劉盈生前並沒有留下兒子,他走得太突然了,乃至於沒有定下合適的繼承人。
劉盈生前出於對呂后的畏懼和抗議,主動放棄了政權,他的突然離去,反倒成全了母親。
沒有合適的繼承人,立誰不立誰全在於呂后的掌握之中,這裡面就大有文章可做。
劉邦的其他兒子不少,已漸漸成年,都非呂后親生,呂后唯恐殺之而後快,豈會將皇位拱手讓給他們?
呂后想來想去,總算找到了一個即能掩人耳目又能讓自己掌權的辦法。
宋代有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呂后的辦法跟此法相近,換湯不換藥。
她找來後宮宮人生下的嬰孩,將其母殺死,然後冒充皇后的兒子,而且為了迷惑眾人,她弄來了一堆冒牌貨,封侯的封侯,封王的封王。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漢代一百多年曆史上比較奇特的現象出現了。
兩個不被人承認的皇帝。
史書上稱之為前後少帝,他們只有皇帝的身份,沒有權力,沒有稱號,也沒有廟號,諡號之類的,死後更不能入太廟,把少帝說成傀儡皇帝都是抬舉了他們,打個比方來說,他們更像擺在龍椅上的模特,連開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
這段時期被稱為高後稱制,少帝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呂后並不是一個糊塗的人,她明事理,更能掌控大局。這也是陳平決定力挺呂后專權的原因之一。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呂后不得不倚重呂氏家族的所有力量。劉盈去世後不久,呂后就打破非劉氏不能封王的劉邦遺訓,將諸呂封王。
當呂后將這個想法在廷議上丟擲時,立即引來了左丞相王陵的反對,王陵性格憨直,惠帝年間礙於丞相的權力太大,撤銷了丞相一職,分出左右丞相,按照劉邦的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