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3 / 4)

小說:漢朝舊事 作者:九十八度

話已說到這個份上了,晁錯的臉色立刻脹得通紅,氣得渾身發抖。劉啟也管不了許多,只要誰能提出早日平定判亂的策略和計劃,誰的面子他都可以不給。

劉啟向晁錯擺擺手,示意他退下。晁錯無奈,只能悻悻然退出大殿,去了東廂生悶氣。

見晁錯退了出去,袁盎馬上向劉啟說了番話,正是這番話將晁錯最終至於死地。

“吳楚串通反書上寫著,他們是高皇帝分封的諸侯,如今被賊臣晁錯削地奪權,因此反叛,揚言聯兵打入長安共殺晁錯,恢復封地,方能罷兵。臣以為為今之計,只有斬晁錯謝諸侯,遣使者赦免諸侯罪名,才能平息判亂!”

劉啟聽完袁盎的諫言,半晌沉默。

袁盎之言並非不無道理,七國聯兵造反打得旗號,便是“誅晁錯、清君側”,不管諸侯們目的何在,晁錯活著,他們便可以冠冕堂皇的繼續判亂,如果晁錯死了呢?至少可以讓天下人看到他們的真實目的!可是要殺晁錯,談何容易?劉啟啊劉啟,你怎麼下得了手?他可是朕十幾年的老師啊!雖說晁大夫為人處事略有不周,但他的忠君為國,勇於任事還是很令人讚賞的。

劉啟的心中,恍然間出現兩種聲音,殺與不殺,在不斷地爭執,不斷地撞擊著劉啟的內心深處。他站起身來,來回踱步。

袁盎從劉啟的步子中看到了他心中的掙扎,為了促使劉啟下定決心,便高聲道:“陛下,國為大,情為小!”

劉啟猛然轉身,一道凌厲的寒光從他的眼睛直射袁盎,袁盎嚇得後退兩步。劉啟長舒一口氣,背對著袁盎擺擺說道:“真是如此嗎?果真如此,朕不會因為愛惜一個人而至國家於不顧!”

袁盎馬上下拜。劉啟這句話的分量,足以讓任何權臣死無葬身之地。

袁盎被任命為太常,一面秘密查處御史大夫晁錯罪證的任務,一面準備行裝出使吳國遊說。畢竟晁錯是當朝重臣,處置不能無憑無據,以後惹人非議。

像晁錯這種只知道做事,不知道做人的權臣,得罪的人多如牛毛,要收集他的罪證,那是輕而易舉,隨便從朝中拉一個人出來,便可以給晁錯的罪行做人證。

袁盎想起已故老丞相的申屠嘉悲慘結局,想起自己所受的牢獄之災,下定決心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袁盎在對待政敵方面比晁錯老道。,不但要致晁錯於死地,而且還要斬草除根。

然而,袁盎與同僚在密查晁錯罪行之時,卻發現,晁錯此人為官清廉,秉公辦事,要是從生活作風和工作作風上來做文章,恐怕還扳不倒晁錯。

因此,袁盎將晁錯的罪行定格為梳理群臣百姓關係,意欲割讓土地給吳王,而且無人臣禮,大逆不道。

這些罪狀,條條都是株連三族的死罪。

劉啟收到袁盎的密詔之後,為了避免落下殺師的罪名,下密旨要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根據袁盎的密查結論,聯名駭奏晁錯。

陶青,陳嘉,張歐都是老實巴交的人,對晁錯也深有不滿,能扳倒晁錯,而且還能替皇帝背黑鍋,自然感到非常的榮幸。

當他們的奏摺送上去之後,劉啟看都沒看,便御筆硃批“可”字。

所有程式上應該走的,都已經走完,就等著最後的雷霆一擊,而面臨著生死劫難的晁錯卻仍然不分晝夜地調兵遣將,籌措糧草,為前線戰事傷透腦筋。

十餘日後的早上,晁錯在府中休息,他起得大早,吳楚反後,他就沒一日得閒,今天終於可以稍微喘口氣了,在他的籌措下,發往前線的糧草軍需以及新兵的徵募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長安城內人心也不會像之前一樣不穩了。

而這一切,都與他晁錯的努力工作分不開的。

心情出奇舒暢的晁錯在府院中活動著筋骨,感受著清晨的習習微風,聞著泥土的芳香,頓覺渾身充滿活力。

正在這時,卻見陳嘉帶著一隊甲士到了府前,拿出詔書宣晁錯趕忙入宮覲見議事。

晁錯望著甲士們全副武裝,滿臉肅殺之氣,心裡咯噔一下,“莫不是發生什麼大事了?”

晁錯不敢怠慢,進入臥房穿戴朝服整齊後,急急告別夫人,鑽進了陳嘉準備好的軒車。

讓晁錯感到奇怪的是,軒車去的方向並不是未央宮,而是東市,晁錯十分疑惑,喝令車伕停下。

然而車伕卻像沒聽見晁錯的話般,仍然執鞭風馳電掣地把馬車拉到了東市法場。

這時候,只聽中尉拿出聖旨高聲道:“晁錯下車聽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