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晁錯下得車來,發現自己身在東市的法場,腿腳一軟,癱在了地上,他已經猜出了個大概!
當他聽到“腰斬”兩個字的時候,晁錯仰天長嘯,想要發出最後的聲音,卻不想劊子手的大刀已經劈了過來,晁錯剎那間齊腰變成了兩截!
晁錯沒有立即斷氣,眼睛瞪得分外恐怖,嘴巴還一張一合,斷氣的時候口形卻分明是一個未出口的冤字。
東市的法場上,晁錯的鮮血還未流乾,晁錯的家眷隨後也被押解到法場。
哀怨的嚎哭,淋漓的鮮血,讓幾十年未見族誅殺戮的長安百姓不禁膽寒,紛紛躲避,不忍多看。
法場邊上陰暗的角落裡,一身青衣的袁盎見此情形,也不免長嘆一聲,搖搖頭,上了軒車,出了長安,直奔吳國而去。
春雨綿綿,如泣如訴,如怨如怒。
七國之亂4
晁錯家族的悲涼謝幕刺痛了人們的神經。
在晁錯鮮血的背後,細心的人猛然發現劉啟的內心並不像他的長相一樣仁慈。
在這之前,劉啟是仁聖的是魯莽的,在這之後,劉啟是殘酷的更是深藏不露的,他一向標榜自己尊師重教,狠抓教育工作,給予自己的老師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而到頭來卻親手處死了自己的老師,甚至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給他,更讓人唏噓的是,為了除掉眼中的“罪魁禍首”,學生精心設計了一場騙局,下套子讓老師踩。
劉啟的人生蛻變就是這麼血腥地完成了。
用他自己冠冕堂皇的話來解釋,為了國家,他可以犧牲任何人!
我們也可以這麼說,為了手中的權力,他可以犧牲任何人。
所以,無論削不削藩,晁錯的結局只能是一個悲劇。
而陰謀的發起人袁盎只是加速了這個悲劇時刻的上演。袁盎諫殺晁錯之時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