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不多,掰開來算,有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可以幹很多事情,要是當晚劫了沛公的營寨,後面會怎麼樣還真不好說。
項羽說的那番話,一字一句的落在了一個人的心裡,這個人是項羽的叔叔項伯,項伯聽了這番話,心想:糟糕,救命恩人張良還在劉邦軍中,劉老三是死是活跟我沒什麼關係,可張良我不能見死不救。當年要不是他,我早就。。。
事不宜遲,項伯趁著夜色,快馬飛奔至劉邦軍營,求見張良。張良一聽是項伯夜訪,必然有急事,趕緊召了進來。項伯見了張良,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並且勸其趕緊收拾東西,跟自己走,不然性命難保。項伯已經無數次見過項羽衝鋒砍人的水平。
張良心中很感激,但他說自己不能跑,丟下沛公,丟下十萬將士,自個跑了這算什麼,當年你項伯有難,我要救,現在沛公有難,我也要救。張良叫他稍微等會兒,自己去稟告沛公。
張良見了劉邦,將情況稟明,劉邦大驚失色。
是誰給主公出謀要守函谷關的?張良問道。
鯫生建議某派兵守關,不要放諸侯進來。
主公,你認為我軍可以抵擋住項羽的進攻嗎?張良再問道。
那是不可能地,現在該如何是好?劉邦心急如焚。
只有一個辦法,跟項伯說明您沒有背叛項羽之心,讓他去項羽那裡代為通融。
先生怎麼會跟項伯有來往?劉邦的神色有些異常。
年輕的時候救過他的性命。現在事情緊急,他來告知我,想救我性命。張良很坦然。
哦,先生與他誰年長?
項伯年長。
好,先生去請他進來,我以兄長之禮見他。
張良出了帥帳,邀項伯見見沛公,項伯起初不肯,無奈張良力邀,盛情難卻。項伯一進來,劉邦是高興的不得了,熱情的就跟丈母孃來了一般。
那可不,比丈母孃還金貴呢,他可是咱劉老三的救星。劉邦心想。
項大哥,呵呵,纏公,哈哈,聽說您來到我軍中,我軍簡直是蓬蓽生輝啊。您看軍中都沒什麼好招待的,這裡只有薄酒小菜,還請項大哥不要嫌棄。
項伯瞟了眼几案上,雞鴨魚肉,一應俱全,心下甚是歡喜。這麼好的酒菜,不錯不錯,不吃白不吃。
項伯啊,會讓你白吃嗎?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很多事情都是酒席飯桌上談下來的。
席間,劉邦使出了看家本事,馬屁沒少拍,正事也沒落下,不斷地說明自己並無反意。幾杯酒下肚,大家興致高了起來,還給項伯祝壽,同時,在張良的提議下,劉邦和項伯約為親家。在古代,父母對兒女的婚姻有絕對的決定權,即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兒女的要想在結婚上順心可真不容易。古代人有古代人的難處,那時候錯點鴛鴦譜的事情可是極其普遍的,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就是這種制度釀成的。
劉邦與項伯立下個口頭婚約,目的只有一個,想將項伯拴在了同一條船上。無論如何,項伯還是得為這個未來的親家公美言幾句的。
當然,這樁婚事在劉邦登基後,就不明不白地賴掉了,而項伯也絕口不提這件事。
項伯酒足飯飽,臨走時,千叮萬囑,第二天早點去找項羽說明。劉邦滿口應承。
俗話說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沛公成了項伯的親家,自然要幫劉邦一把,回營後他馬上覲見項羽,在項羽面前幫沛公是好話說盡,項羽的看法開始動搖。項羽殺人很隨意,但是殺起自己人來,卻非常的謹慎。
項羽又想起與沛公一同衝鋒陷陣的日子。
還記得東阿之戰,就是沛公跟我在一塊的啊,那時候我跟他約為兄弟。沛公啊,我相信你是決不會背叛我的,既然如此,那咱們還是兄弟。
項羽在項伯的遊說下,已經打消了攻打劉邦的念頭。
第二天,項羽軍中大餐,眾將士飽餐了一頓,擦亮了刀劍,這些日子都沒打過什麼大仗,有的人好久沒見血了,刀都能淡出鳥來,現在聽說有大仗打,是異常興奮(打仗也會上癮),就等著大將軍下達全軍衝鋒的命令。
項羽這位猛人,打仗沒那麼多花花腸子,他的戰術很簡單,只需往死裡衝,往死裡砍。
雖然簡單,卻異常有效,縱橫天下,還真沒有人能擋得住。當然,除了那個人之外,那個人這個時候還在做著執戢郎的小官。項羽指哪他打哪。
吃完早飯,並沒有見項羽下令,反倒是見著劉邦乘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