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國旗護衛隊 作者:蒂帆

去旗杆佔去的位置,基座上的空間很小,腳只能踩在基座的邊沿上。

胡其俊用鐵絲把國旗綁在旗杆上,然後從臺子上跳下來。這時,天才矇矇亮,太陽還躲在東方的地平線下。

胡其俊見時間還早,就在基座下面等了一會兒。一直等到東方泛出微紅,他才按下按鈕。

沒有人觀看,也沒有國歌伴奏,偌大的天安門廣場上只有他一個人。

看著五星紅旗緩緩地升到了天安門廣場上空,胡其俊內心有一種異樣的感動。

擔心升旗不標準,胡其俊就快步跑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看看是否升到頂了。看過之後仍不放心,又跑到天安門城樓上去仔細端詳。

就這樣,青年電工胡其俊第一次完成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任務。

走出老遠,他再一次回頭看著天安門廣場上空的五星紅旗,內心依然充盈著異樣的興奮和感動。

每到升旗的日子,他都要一大早就騎著他那輛“飛鴿”牌腳踏車,從右安門的家裡出發,一路經過鬧市趕到天安門廣場,來完成他一個人的莊嚴升旗。

升旗只是胡其俊工作內容的一部分,他的本職工作還是個電工。但胡其俊卻幾十年如一日,滿懷敬仰之心地來對待每一次升旗。

兩米多高的國旗旗杆基座,年輕的時候爬上爬下地不覺得什麼,40多歲之後,他漸漸感到動作不像以前那麼利落了,但他依舊認真地對待每一次升旗。夏天的炎熱自不必說,要是趕上冬天一下雪,基座上風大又打滑,很難站上去,而且旗大兜風,有時能像帆一樣把人捲起來。

趙新風后來聽胡其俊回憶說,斯大林去世那年,胡其俊接到降半旗致哀通知。這之前胡其俊沒有降過半旗。完全是憑著自己的一種感覺,他先按電鈕把國旗升到頂部。然後,再按動電鈕把國旗往下降。大概降到旗杆的上三分之一處,再次按電鈕,於是國旗就停住了。降半旗任務順利完成。

想不到的是,胡其俊的這次降半旗操作,後來竟然被寫進了《國旗法》,成為我國降半旗的正式標準。

胡其俊在這個光榮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6年。

直到1977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才奉命從他手中接管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任務。

2007年10月1日凌晨,78歲的胡其俊因病去世。臨終時,胡老已經被病痛折磨得忘記了時日。醒來時,他問身邊的兒子胡克軍:“今天幾號啊?”

當兒子告訴他是國慶節時,老人用微弱的聲音說:“該升旗了。”

說完,這位迄今為止在天安門廣場上升旗時間最長的旗手便安然辭世。

。 最好的txt下載網

5 單卡錄音機裡播放出的國歌(1)

1983年春天的那些日子,第一任國旗班班長董立敢內心總是湧動著一股股不安分的想法。

在國旗知識講稿完成之後,他又萌生出了新的想法。

董立敢覺得已經維持了6年之久的兩人升旗方式,應該隨著改革的春風一起變一變了。

但究竟怎麼變才好,一時間他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想法。

自從北京衛戍區奉命從胡其俊那裡接管升旗任務之後,就一直沿用兩人升旗方式。

每天,兩名戰士並肩從天安門城樓走出。一人扛旗,一人護旗。這期間,兩名戰士要躲過來往行人和車輛。路線往往是走得曲裡拐彎,不成直線。來到廣場上,也要和當年胡其俊一樣先跳進護欄,然後再透過梯子爬上國旗旗杆基座,把國旗掛在旗杆上,之後再下來按動升旗按鈕把國旗升上去。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到處都是一派朝氣蓬勃的新氣象,中國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董立敢隱隱覺得,這種陳舊的升旗方式無法代表一個日益強大的泱泱大國的威儀和尊嚴。

最初,董立敢在升旗的人數上動起了腦子。

啟發來自於一些當時的畫報。董立敢在畫報上刊登的外國元首訪華的一些圖片中發現,三軍儀仗隊舉行歡迎儀式時前邊都是三個人,中間一人扛旗,兩邊的人持槍護衛,昂首挺胸正步前進。

董立敢覺得三人升旗方式比兩人升旗方式有氣勢,也更加正規和威武。

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是在深夜。在腦子裡想象著三人升旗方式的威武場面,被窩裡的董立敢再也躺不住了。他一下興奮得從鋪上坐起來,開啟手電筒把自己的設想用圖紙描繪了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