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大的大閱兵。領隊的是800名俄軍,後面依次是日軍、英軍、美軍、法軍、德軍、意軍和奧軍。各國公使和司令官以及軍事記者、使館職員、侍衛隊都參加了閱兵式。閱兵完畢,英軍燃放禮炮,宣告*開始,八國侵略軍就是從這裡列隊進入故宮的。他們一路鼓樂齊鳴,一路哄搶我們的國寶。”
早就聽說過八國聯軍哄搶故宮的屈辱事件,想不到他們還會採取這種極端的方式公開對中國人進行侮辱。聽著聽著,董立敢感到像是有一塊大石頭壓在了自己的心上,他的呼吸也變粗了。
指導員接著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要飲水思源,透過了解國旗,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使全國人民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熱愛祖國、愛護五星紅旗、積極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的典範,讓愛國主義情操永遠激勵我們團結奮鬥,讓五星紅旗在偉大祖國的上空永遠飄揚。”
董立敢簡直是太高興了,他搓著雙手激動地說:“指導員,你的話真是說到我心裡去了。我也是這樣想的,可就是表達不出來。”
指導員又笑著說:“你們五班擔負著升國旗的光榮任務,每個人都應該既是過硬的升旗手,又是合格的國旗宣講員。你先去搜集資料,然後整理出一份國旗知識講稿,讓每個戰士都要熟悉這份講稿的內容。”
“是!”董立敢興奮地向指導員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每逢週末,董立敢都會背上軍用挎包帶著紙和筆到有關單位去搜集查閱與國旗有關的一些資料和圖片。
隨著國旗知識的積累,董立敢越來越意識到國旗對於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他猛然感悟到,原來國旗還有著那麼多他以前不曾知曉的深刻含義。
董立敢的國旗知識越來越豐富。
他了解到,早在原始社會後期,就已經有人認識到了旗幟的作用,從而出現了旗幟的雛形。那時,原始部落逐漸擴大,圍獵、戰爭、彼此之間的聯絡都迫切需要一種訊號和標誌,於是人們就用一根長棍綁上一個東西,作為一個部落的象徵和對部落神靈的崇拜。
2 第一任國旗班班長和博物館館長的相遇(2)
旗幟在古代,曾是城邦的標誌。《周官?司常》中有“日月為常”的語句,疏:“天子之旗有日月星辰,諸侯旌旗無日月星。故有開龍降龍。”
旗幟還有區分人們社會身份和等級的作用:“旗,系爵秩、尊卑不同之徽幟。”
《說文解字》上說:“旗有眾羚以令眾也。”可見,旗幟在中國古代是冊命諸侯、大夫的封物之一,也是諸侯、大夫權力和封邑的象徵。按爵秩高低,旗幟又分為不同的等級。
到了近代,國旗成為國家的象徵。它是指國家獨立之後,作為國家或民族獨立的一種標誌。國旗是與一個國家的尊嚴緊緊連在一起的。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懸掛著的國旗就代表了國家的主權。最早以立法形式制定國旗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時候。
董立敢還了解到,懸掛國旗有很多規則,大多數國家都透過立法的形式來確定升掛國旗的辦法。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規定,但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當與其他旗幟一起排列時,國旗應當最早升起,最晚降下。國旗還應當處於顯著的位置,置於中心或較高處。列隊舉旗時,國旗應當在其他旗幟之前。
(2)升國旗時國旗應當升到旗杆頂端,降旗時不能讓旗幟落地。下半旗致哀時,一般先升到杆頂,再降到旗杆的上三分之一或一半處。
(3)國家領導人出訪時,汽車上應懸掛兩國國旗,駕駛員左首為主方國旗,右首為客方國旗;升掛三國國旗時,主方國旗居中,其他兩國按國名的英文字母排列,順序在前的排在主方國旗的右邊,在後的排左邊。四國或以上國旗並掛,按英文字母從右到左依次排列。
(4)聯合國旗與成員國國旗並掛時,應保持同一高度,同一大小。
(5)懸掛不同比例的國旗時,應當儘量使國旗面積大致相同。
更讓董立敢大開眼界的是,原來,在偉大的五星紅旗誕生之前,中國曾經有過幾種不同圖案的國旗。當然,由於種種歷史原因,這些國旗都壽命不長。
史載,1900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後,洋務派首領李鴻章在同各帝國主義國家舉行外交談判時,看到別國政府都懸掛國旗,認為中華帝國也應有一面國旗。於是,便向慈禧太后奏請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