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國旗,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時隔不久,李鴻章便將畫有虎、豹、獅、龍、麒麟、八卦等影象的國旗圖案面呈慈禧。經慈禧欽定,決定以金龍旗作為大清國的國旗,通稱“黃龍旗”。圖案中的龍是皇帝威嚴的象徵,黃色則為滿族的代表色。這種國旗最初為三角形,後改為長方形。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旗,它一直懸掛到清王朝滅亡。
辛亥革命後,*臨時政府採用橫排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作為國旗,表示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的共和。
1931年,《*訓政時期約法》規定:“*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這就是國民黨的*。
這種*,是孫中山1894年創辦興中會時,由陸皓東設計出來的。白日象徵光明,12道光芒代表12個時辰,光芒尖鋒象徵革命銳進。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主張用興中會的*。紅色象徵革命。後來蔣介石掌握了*的領導權,雖仍用*,但他大肆屠殺革命志士,走向了革命的反面。
當然,董立敢最渴望瞭解的還是代表我們偉大祖國的五星紅旗誕生前後的一些事情。
聽說中國革命博物館保留著這方面最權威的第一手資料。一天,升完旗之後,董立敢就請假趕了去。
到了博物館一打聽才知道,有關國旗的歷史資料都放在館裡的珍藏室裡,要經過館長親自批准才可以查閱和觀看。憑著一顆虔誠的心,董立敢幾經周折才被工作人員帶進了館長辦公室。館長聽了董立敢的一番真切表述,被眼前這個小夥子的愛國熱情所打動。但查閱、觀看珍貴資料需要有單位介紹信,於是館長讓董立敢回去開具介紹信。
雖然不能馬上就看到那些珍貴的歷史資料,但董立敢還是很高興。他回去把事情向指導員作了彙報,又在指導員的帶領下去總隊開了介紹信。
第二天,董立敢拿著介紹信早早地就等在了中國革命博物館門口。館長接過董立敢手裡的介紹信,終於把這個執著的小夥子帶進了中國革命博物館的珍藏室。
在珍藏室裡,館長把當年的歷史資料一件一件地找出來給董立敢看。比如政協會議籌備會公佈的《國旗徵集啟事》,全國千餘件應徵圖案中精選討論的38幅圖案等珍貴歷史資料。
最令董立敢激動的時刻是館長把他帶到開國大典時第一面國旗陳列室的那一刻。
看著那面1949年10月1日被毛澤東主席親自按動升旗按鈕升起在天安門廣場上空的五星紅旗,董立敢激動萬分。
博學多識的老館長站在櫥窗前給董立敢講述了許多他以前所不瞭解的事情。
那天,董立敢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裡待了整整一天。關於五星紅旗的故事,他記了一本子,裝了一腦子,直到閉館時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一個個常常被群眾問起的問題迎刃而解, 董立敢也對國旗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 五星紅旗的誕生(1)
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館長生動的講述中,董立敢真切地走近了1949開國大典前後那段難忘的激情歲月。
1949年9月27日,五星紅旗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從一開始在社會上廣泛徵集到最終確定圖案,這其間有著一段頗為感人的經歷。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6月18日,周恩來主持了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為了迅速完成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及建立*聯合政府的各項準備工作,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小組。其中第六小組負責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首都等方案。
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國旗。
第六小組組長是馬敘倫先生,副組長是當時任北平軍管會主任的葉劍英。不久,因葉劍英工作忙,又增加茅盾為副組長,主持日常工作。參加第六小組的成員有馬敘倫、葉劍英、張奚若、田漢、茅盾、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歐陽予倩、廖承志等人。
第六小組經研究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釋出《國旗徵集啟事》。隨後,《國旗徵集啟事》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各大報紙同時發表。
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籌備會收到海內外上千件國旗設計圖案。投稿者下自9歲學童,上至耄耋老人。他們中既有高階將領、著名藝術家,也有普通軍人、工人、農民和學生,還有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更為令人感動的還有一些郵件是從尚未解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