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裡的人影影綽綽看不清,可兩個臉對臉幹活的女人說話,卻聽得一清二楚。若是聽見蘿蔔還沒攏成大堆,就得趁車把小娃娃抱到地裡去吃奶,不然的話,他會鬧得人連晚飯都做不成。人們地裡忙一天,黑天瞎火把蘿蔔拉回來,怕霜打,連夜上窖。一千多斤蘿蔔,打著馬燈一個個頭朝上擺進事先挖好的蘿蔔窖裡,潑幾擔水,晾一會兒,中間插個通氣的秫秸稈兒把子,封土蓋好,忙完就大半夜了,晚上這頓飯得有菜有饃有湯才行。
蘿蔔地是塊有良心的好地,全村人一年吃的幾萬斤蘿蔔都是從這塊地裡出的。
一塊麥地
小星星啊,初一那天,你把媽媽給你的壓歲錢偷偷放回桌子上,媽媽就明白你懂事了。可是媽媽還是想送給你一件禮物,一件只有媽媽才送得起的禮物,你瞧,就是這塊麥地。
這是一塊躺在早春陽光裡的麥地,緊挨著老莊兒。向東,翻一道土埂兒,繞過碾盤,再上個坡兒,就是咱家,兩間草房門朝南,院裡坐西朝東帶煙囪的是灶火。向西,你會遇見一眼水井,那是1958年你老頭爺和村裡的幾個小夥子一起挖的。水井北邊不遠,是曲家人老五輩子的墳園,長著兩棵味道臭得絕美的楸樹。你的祖爺,也就是媽媽的爺爺埋在離祖墳園一百多米的地方,緊靠著那眼水井。不過後來他搬了家,搬到老荒坡去了。
媽媽小時候經歷過的事情(40)
說麥地為什麼要繞遠說墳園呢?因為麥地就是墳裡這些先人開出來的。當然,也不全靠人力,成就這塊麥地的,還有風霜雨雪,還有莊稼和雜草,還有草上飛的、土裡拱的各樣各色的蟲子,還有家禽家畜,甚至還有天上的大雁、小燕、喜鵲、麥吵子和布穀鳥兒。
為什麼要送你這塊麥苗還沒起身的地呢?媽媽知道你是個貪玩的孩子,這樣的麥地最耐踢打撒歡兒翻跟頭兒。連年的雨滋露潤,連年的日曬風浸,連年的犁鋒鋤刃,連年的人腳盤騰,你看這塊地有多美:南北圳的麥苗兒,三行成一壟,麥根處殘雪還未化盡,風刺在臉上青疼青疼,可這麥苗兒卻像嶄新的格子布,抖動出一地的清靈來。早上太陽發紅兒,麥地抬起頭輕輕一揚,太陽就鹹鴨蛋黃一樣掛在家門前那棵彎腰棗樹上了。你要是玩累了,找塊乾地兒仰面躺下,那天空才叫深藍,裡面的雲彩好多層,條雲、朵雲、瓦片雲,有往北的,有往南的,有好半天不動的,它們的影兒從臉上爬過,涼陰陰的。
你也可以學學兔子扒窩兒。找個苗稀土寬的地兒,彎著手指一替一下刨,就能見識到這塊地有多厚實了。燈籠棵還沒來得及挑起它們的紫色小燈籠,就被你從土裡刨了出來,鬚根上帶一嘟嚕碎土末子,一層窩窩的葉片兒一捏就出水兒,青苦的味道嗆鼻子。如果是一棵澀蘿秧,你也許會不經意地把它扔到一邊兒,因為你不可能知道,清水煮澀蘿秧曾經是人們活命的主食。當然了,這塊地上的印花兒還不止這些,薺薺菜、毛妮菜,麥郎棵,剪子股,麵條菜,燕麥苗子,多了去了。它們的根兒和麥根一起,把這塊地納得虛泛泛的,再有蚯蚓、癩肚子蛤蟆和別的蟲蟲氣氣,三拱兩拱,拱出數不清的毛細血管兒,不信你用手搦搦,比你那件粗線毛衣還軟和。
太陽就要落山了,咱這兒沒有山,小星星,你就抖抖這塊麥地,掂著東面的邊兒,使勁兒一提,太陽就棚到老墳園那棵楸樹杈上去了。然後,你把這塊“花布”捲起來,連同被太陽翻曬得明媚鮮淨的好心情,連同莊稼們開花結籽兒的好習性,一齊捲起來,好好珍藏,這是咱家祖傳的飛毯,有了它,你和後世子孫們就能隨意穿行在想要去的任何季節裡了。
冰雪之晨
小學三年級那年冬天,一場大雪來得兇猛,凍雲低低地壓住樹梢,天和地被凍在了一起。西北風呼嘯著,把灰暗的寒冷攪成細碎的雪糝兒,絞著勁兒撲打著地上的一切。房簷下的冰錐有兩三尺長,大樹小樹都成了琉璃樹。
父親病了,忘了是牙痛還是胃痛,在風雪的尖嘯聲中斷斷續續呻吟了一夜。天麻麻亮,我就被祖母從熱被窩裡喊起來,去三里外的謝莊抓藥。聽著窗外鬼哭狼嚎的風雪,我非常害怕。剛想說不敢去,就聽祖母大聲呵斥:“沒聽見你爹喊了一夜?養活你這死妮片子幹啥哩?光知道睡!天上就是下刀子,你也得去!”祖母從不這樣說話,可她說出的這句話,足以把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嫡親孫女,變成以命還債的可憐蟲!我連三趕四穿好衣服,接過她手中攥得溫熱的幾毛錢,流著淚一頭拱進了暴風雪裡。
趔趄著身子往前掙扎,不大一會兒,鞋後跟就結了兩個冰坨子,走一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