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當然,這種個性有時也時常表現為火暴剽悍、鋌而走險。只要威脅到切身的生存,他們就會毫無顧忌地奮起反抗,所以有“潮州怒漢”之稱。如明清閉關鎖國中嚴厲的海禁,使靠海上貿易為生的潮州人無法營生,於是潮州大海盜就應運而生;1907年5月22日爆發了黃岡起義,事後《南洋總彙報》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發動了武裝起義;而在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形成了最大的一個黑社會幫派……新義安,便是典型的潮州幫。在最近幾年,因為各種社會矛盾,潮汕地區還釀成了一些群體性事件。
個性之三:喜歡信仰五花八門的宗教和迷信。因為生路艱難,他們希望透過企求各路神仙來保佑和慰藉自己。據資料記載,潮汕地區流行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媽祖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在民間流傳的“潮汕十八怪”中就有一條:佛道不分一起拜。
到了潮汕地區,處處都可以看到廟宇或教堂。不僅佛道共處一山,有的還共處一室,甚至統一管理、並排而立,一起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孫悟空、水仙姑娘、韓湘子、城隍爺、保生大帝、龍尾爺風母仙、雨仙爺、公婆神、註生娘娘、珍珠娘娘、關公、魯班、韓愈、李白……在這裡,只要你能想象出的神明,都應有盡有。
其實主事者大都說不出什麼教義,更多的是希望消災祈福、得到一種“精神平安保險”,或者僅僅是一種以行善為號召的團結互助行為。最明顯就是這個地區各種各樣的潮汕善堂,它們是帶有民間信仰色彩的自治慈善機構,嘗試用善堂模式發展教育、醫院等等。潮汕也把這些模式帶到國外,在泰國、新加坡等地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也許正是因為五花八門的信奉太多了,潮汕對政治表現了一種冷漠。有人如此評價潮汕人的這個特性:“在宗法制度的薰陶下、在金錢本位的氛圍下,他們更像是一個無政府主義的族群,他們也是一群隨機應變小農意識的現實主義者,他們信奉的是自治。他們勇於私鬥、卻怯於公斗。”
有這樣一首歌曲熱情讚揚了潮汕人的精神:“潮汕人的家鄉在大陸的盡頭/潮汕人的城市在大海的前頭/潮汕人像紅頭船認定方向不回頭/潮汕人海納百川在這胸襟裡頭/潮汕人從來就習慣弄潮頭/潮汕人是一次又一次的獨佔鰲頭/潮汕人有很時尚的派頭使不完的勁頭/潮汕人幹起活來喜歡走在最前頭/潮汕人低頭也是為了抬起頭/潮汕人唱潮劇好戲就在後頭/潮汕人喝功夫茶再苦也不皺眉頭/潮汕人自強不息所以好運當頭/潮汕人很聰明總有新念頭/潮汕人是一個賽一個的精彩鏡頭/潮汕人有遍天下的朋友數不完的奔頭/潮汕人到哪裡都實實在在拼出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不平靜的1969年,一個叫黃俊烈的男孩出生
發源於汕頭市普寧縣寒媽徑的練江,奔騰70多公里後在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附近匯入大海。從海門逆江北上,從沖積平原慢慢進入丘陵地區,沿途有一個十來萬人口的小鄉鎮,叫銅孟鎮。
據廣東省情資訊庫相關資料記載,銅孟鎮在潮陽縣中部、練江中游北岸,早在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年)建村。村前有土尾潭,狀似缽盂,故名。
銅孟鎮是中國第二代著名導演蔡楚生的故鄉。蔡楚生便是從這個練江邊的小鎮出發,憑藉著他所導演的《北國之春》、《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經典作品,最終走進了中國電影史。
從銅孟鎮沿著泥濘的道路再向西走上約4公里,有一個叫鳳壺的村莊。鳳壺村有三個自然村,曾厝是其中之一的一個小村莊。這就是黃俊欽、黃光裕兄弟的出生地。
1969年,對中國來說是頗不平靜的一年……這一年的3月,在中國的北疆珍寶島上,中國和蘇聯再次發生激烈的武裝衝突,全國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十年*已經進入第3個年頭,而這一年4月召開的*九大,自始至終被強烈的個人崇拜和“左”傾狂熱氣氛所籠罩,這進一步把全國人民帶進深遠的浩劫之中;而同一年的7月28日,在中國的南方海域,卻遭遇了自建國以來危害最大的颱風災害,強颱風在汕頭登陸,風力達到12級以上,海潮急劇上漲,崩決堤圍萬米,沉船3012艘。汕頭全市受浸,地勢較低地區水深達4米,造成公路交通癱瘓、通訊聯絡全部中斷,整個災害中,死亡人數高達1500餘人,史稱“七·二八”風災。
在一片沉重的灰暗中,卻有一首叫《相信未來》的詩歌在這個國度默默地被傳誦:“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