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場景。那時的她盲了一雙眼睛,可他記得她的笑容是那樣明媚那樣開心,可以與一切媲美;為了救他而小產後,他曾在這裡緊緊地擁著她,許諾了她一個兒孫繞膝的將來。正是那一天,她開始有了重見光明的希望……到頭來,被他悉數疏忽與辜負了。想到這些,李瑁嘴角噙起的笑意中染上了幾分苦澀。
“晴兒,你究竟在哪裡?過得好不好?還在恨我嗎?”仰頭喝下手中最後一杯酒,咳嗽了好一陣,李瑁眉心緊蹙地嘆息到。
“兒臣參見父王。”李瑁嘆息聲方落,一個仍略帶稚嫩的聲音響了起來。李瑁轉過頭,見到李僾正恭敬地對他行禮。
兩年前雪瑛去世,李瑁稟報李隆基後,親自趕赴惠陵安排好了她的身後事,將李僾接回了長安,待之視如己出。看著韋瑤晴離開時才九歲大的孩童如今已有成人的模樣,儒雅穩重之風初露端倪,李瑁感到欣慰的同時難免更加心有慼慼——韋瑤晴最是心疼僾兒這個孩子的,所以當年自己才以為她會去到惠陵。沒想到她竟然那麼決絕,拋下了一切的人和事。
“父王又在思念母妃了?”看了一眼李瑁手中的酒瓶與酒杯,想到他之前那幾聲劇烈的咳嗽,李僾擔憂地關切到。
李瑁笑了笑,轉而面向了庭院,目光越過被白雪覆蓋住的高牆頂端,看向了遠方。“你母妃身子不好,又懼寒,這樣冷的冬天她最是難捱,也不知她有沒有能好好取暖的地方。僾兒,你說你母妃還能去哪兒呢?這天下幾乎都被咱們翻遍了,怎麼就是找不到她呢?”
早在惠陵之時,李僾便已將李瑁與韋瑤晴視作生身父母了。自打住進壽王府,這些年李瑁的煎熬與痛苦他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除了幫忙找尋韋瑤晴的下落,他想不出還能有什麼辦法可以寬慰李瑁的心。他記得兒時韋瑤晴待自己的好,也難免有怨怪她的時候。他總覺得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她都不應該這樣絕情。就像外婆在世時,自己再怎麼生她的氣,也不會失蹤讓外婆擔心這樣久。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相繼從李瑁口中瞭解到那些自己不曾知曉的往事,李僾開始能理解韋瑤晴了。也因此,他更加努力地去找她,不放過一丁點的線索。他希望自己的父王與母妃可以早日相聚,把誤會解釋清楚。無奈結果總是叫人失望。
“父王且放寬心,兒臣會繼續加緊尋找的。母妃那麼聰明,一定可以照顧好自己。說不定,母妃現在已經想明白了,正在回來的路上,還請父王保重身體。”李僾能說的,終究只有這樣蒼白的勸慰。
李瑁出了神,沒有回應。李僾原想著勸他回屋歇息,終是不忍心打擾,循著他的目光望去。父子二人並肩而立,一時再無言語。
對韋瑤晴的思念與歉疚成了李瑁心頭打不開的結,這些年的借酒消愁更是讓他的身體宿疾難愈。今天在迴廊裡站了整整一個下午,風寒入骨,不但加重了他的咳嗽,到了深夜,整個人更是高熱不退,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情急之下李僾顧不上宵禁的忌令,出了王府門就要策馬朝皇宮疾馳而去。
“公子請留步。”李僾未及上馬,被一個頭戴斗笠、身穿紫色長衫之人擋住了去路。
藉著四下白雪反襯的光亮,李僾看清了那人的臉,是一個長相俊秀的男子,眉眼間卻帶著戲謔的神色,這讓本就心急如焚的李僾更加沒了往日的好耐性。顧不得細想緣何此人會深夜出現在壽王府的門口,李僾不理會他,一個翻身上馬就要離開。
“公子此刻前去皇宮請御醫,固然不是請不到,但是一個來回要耗費大半個時辰。時值宵禁又不知要生出多少周折。等御醫來了,得看診開藥,下人們要去煎藥,少不得又耽誤工夫。王爺這病來勢洶洶,這樣硬生生地拖著可是大不妙啊。”陽極並不惱李僾對自己的無視,漫不經心地說出了這一番話。
李僾身形一頓,居高臨下地看著陽極,滿腹疑慮地問道:“你是何人?怎麼會知道我壽王府的事情?深夜來此有什麼企圖!”
陽極不置可否地笑道:“公子的問題不少,不知這些比起王爺的病孰輕孰重?”
李僾聽出了陽極話裡的弦外之音,同時注意到了他背後的藥箱,卻仍是將信將疑,“你是郎中?”
“郎中?”像是聽到了什麼頗為有趣的話,陽極笑出了聲,搖著頭感慨道:“聽多了別人叫我神醫,郎中這個稱呼乍聽之下還真是不習慣。”說著,他使勁地掏了掏自己的右耳。
李僾沒有再與陽極做無謂的言語之爭。他覺得眼前的人瘋瘋癲癲,所說的話真假難辨。不過對於他去皇宮請御醫這件事的分析倒是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