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劉邦會諸侯於陳,韓信提著鍾離昧的頭顱前往陳縣,參見劉邦。
劉邦正等這個良機,便喝令武士將韓信拿下,捆綁在囚車上,押解回京。
韓信暗笑自己天真,哈哈大笑說道:“曾有人一再警告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我居然還不信!沒想到我韓信也有今天啊!”
在項羽未滅之時,盱眙人武涉,范陽辯士蒯通,先後遊說過韓信。
武涉提醒過他,說道:“劉季是個言而無信、不可依靠的小人,他現在之所以倚重你,是因為他最大的敵人是項羽,而你又有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的勢力,如果項羽一旦被滅了,劉邦下一個要消滅的人一定就是你。”
韓信嘆息說道:“我臣事項王的時候,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進言不聽,獻策不用,所以才投奔漢王。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交給我數萬軍隊,衣共穿,食同吃,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一生也不會背叛漢王。”
蒯通頗為誠懇的說道:“我相你的面,不過封侯,而且有一定的風險。相你的背,貴不可言。”
並且建議韓信三分天下,不要做劉邦的附庸。
更加別忘記春秋時文種事越王勾踐,兔死狗烹,功成身死的教訓。
多次提醒韓信說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現在先生擁震主之威,扶不賞之功,歸楚則楚人不信,歸漢則漢人震恐,您還能到哪裡去呢?您依附別人,那就等於處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這是很危險的”。
韓信感嘆說道:“漢王待我甚厚,我豈能背信棄義?俗語說,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韓信是萬萬不能,做那種被後人嗤笑的事情!”
此時,想起當初跟武涉和蒯通的話來,已經是悔不當初!
劉邦聽了他的這番話,原本想幹掉他的,看著身邊的文武臣子,覺得殺了韓信,必然失信於天下。
便沒烹殺韓信,反而赦免了他的罪名,但削去了他的楚王之位,改封為淮陰侯。
這意圖再明顯不過,我雖然不殺你,但也不再用你。
為了讓你乖乖的,沒事別鬧事,便找這麼個介面,削了韓信的兵權。
這樣既不用背上一個剛做了皇帝,就殺功臣的罵名。
韓信覺得心涼,便稱病不上朝,跟周勃、灌嬰那些將領的矛盾也從此公開化了。
劉邦多少心裡有些不安,怎麼說天下是韓信打的,在封賞“元功十八人”時,韓信名列其中,雖然排在第十四位,但遠遠勝過於此。
而且他是被排在三大開國元勳之中的,劉邦曾經當著眾人的面,說道:“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安定後方,確保兵源軍需,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論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能用他們,才能獲得天下啊!”
當年的話,還言猶在耳,不能就這麼抽自己耳光吧?
劉邦時常在別宮召見韓信,曾有一次說過,我劉邦絕對不會殺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許諾。
呂雉很想不通,這樣的韓信,歷史上的呂雉,為何要殺呢?
難道真的因為功高震主,即使貶為淮陰侯即消除了最致命的危險,依然還當他是眼中釘麼?很沒道理啊!
第055章 御駕親征吃敗仗
更新時間2012…7…31 14:18:25 字數:3146
呂雉極為疼愛魯元,因為這小孩比較早熟,做事頗為利索,長相嬌美,聰明伶俐,討人喜愛。
看到她的時候,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
魯元從小跟張敖青梅竹馬,心裡早就鍾情與他。
張敖也是個異姓王,張敖襲封為趙王。
按照劉邦的意思,把魯元公主許配給張敖,其實是政治聯姻的手段,掌握異姓王的戰略舉措。
呂雉沒有反對的原因,是因為她心裡清楚,魯元是喜歡張敖的。
就在雙方擇期,準備嫁娶之時,這件婚事,卻被硬生生的耽擱下來。
匈奴居然揮軍來犯,邊境告急。
匈奴原是北方遊牧民族,主要分佈在蒙古高原,南至陰山一帶,北到今俄國貝加爾湖附近。
戰國中期,匈奴日益壯大,不斷騷擾南侵,經常與秦、趙、燕三國發生戰爭。
戰國後期,頭曼統一匈奴各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