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帝也不能改變,道:“就按旨辦吧。”
作者有話要說:端午節快樂,吃吃粽子,祭奠屈原,順便祭奠鳳郝玥——就為了她也是為了百姓幸福過日子的明君~~~
琪 園
登基大典在鳳陵國風鈴大殿舉行。我雖是兩國為帝,登基大殿也儘量簡單為上,只是在祭奠宗廟、告示天下的時候稍微隆重了些。
日子很快滑過,不經意間,已經月餘。
握住手中的酒杯,旋轉幾圈,擱在桌子上。順手拿起桌子上的幾本雨辰國來的奏摺,盡心的批閱起來。
這些天,桌子上堆滿了雨辰國和鳳陵國兩國的奏摺。雨辰國的少些,畢竟有我親自培訓的高效率的內閣團處理事務,過濾精煉之後再上奏審批。各個官員也是經過嚴格的培訓,勤以養政。
鳳陵國雖是大國,但各個複雜的關係交錯相連,尤其是報告的奏摺方式還是冗長繁瑣,這些都需要改進的地方,初為鳳陵國女帝很多事情都需要溝通熟悉,好在甄丞相和魏將軍竭力的配合。
除了幾個執法不力的官員,其他絕大部分尤其是主要官員,依舊原官原職,倒是改變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舊念。
看著鳳陵國這邊厚厚的奏摺,卻是必須要改革了,否則兩面不討好,臣子們寫的費力,我也讀的費勁。
七月了,雨辰國由於去年的洪災,土地變的異常的肥沃,糧食均是大豐收。所以說,任何事務均是兩面性,看到它的災害,也要看到它的益處。
七月,正當其他國家糧食收穫的時候,也是漠陽國最熱的時節。漠陽國炎熱的夏天卻是雪上加霜的場景——糧食少產。往年都會從鳳陵國購得大量的糧食,如今由於鳳陵國的禁糧令,漠陽國國內亂成一團。糧食貴如金,富貴人家經過一番哄搶,阻斷了糧食流入百姓。
物以稀為貴,糧食的短缺,使糧食的價格高漲不落,很多地方開始出現餓殍,因為天氣炎熱,屍水流失,引發瘟疫,百姓生活慘狀不堪。——這就是政治的代價。
莫明昭個人的失誤,意氣紛爭導致民不聊生,以至於民間反言頓起,各地均有起義之士匯聚成堆,甚至已經打到京城,漠陽國岌岌可危。這一番大難,使漠陽國男帝被後人評述大力批駁,被評為無為亂帝。
時隔三月後,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十月天氣轉涼,冰雹大起,砸死很多民眾,真正的天怒民怨。全國各地均有起義,討伐莫明昭為帝亂政。此時此刻的莫明昭才意識到自己意氣用事的嚴重錯誤,個人的失誤會危害整個人生,甚至是愛人孩子家庭,國君的失誤,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民生大計!
長久以來,因為是姻親,加上長公主失蹤耽誤了王子莫少陽的婚事,鳳陵國女帝對於男帝雖然有往日的芥蒂,但是在糧食供給上面從不含糊。能給多少就給多少,價格還很優惠算是補償。是以這麼些年,雖然漠陽國的糧食年年少產,但從沒有缺過糧,並且糧食價格十分公道。
男帝莫明昭當了太長時間的太平帝王,老眼昏花,太過高估自己的智慧,想來倚老賣老,自以為鳳皓玥病重,我年幼好欺。殊不知鳳皓玥臨終的這一道旨意就輕輕擊敗了他所有的倚仗。
如今漠陽國國內真正的官怒人怨,都快餓死了,還管你是不是帝王乎?莫明昭真正的成了孤家寡人。現在不光是平民在起義,一些武將兵丁也加入戰團,逼向皇宮。
以任丞相為首的高階官員,為了平息所有的怒怨,讓莫明昭退帝為民,傳位於王子莫少陽,莫明昭氣不過昔日信任的臣子的逼宮,羞憤交加,自刎在漠陽國大陽殿,其妻主追隨雙雙駕崩、薨逝。頓時國喪大難湧齊齊壓向漠陽國王子莫少陽身上。
男帝以死謝罪,妻主女王薨逝,暫時緩解了民眾的憤怒。任丞相抓住這個機會企圖推出了王子莫少陽繼位為帝,企圖透過莫少陽失去雙親,往年的不平遭遇和他如今的複雜身份,稍微改變一下民向,以便維護莫家王朝統治的延續。
不可否認任丞相的老辣,莫少陽繼位以後,莫明昭自刎之後,民間的反言和起義稍緩。這中間除了對莫少陽的同情以外,還有更深一層原因——莫少陽畢竟是與鳳陵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若非當初火雲國叛亂,我分身乏術,莫少陽早就是鳳陵國儲君的正夫了。
憑藉這層關係,局面變成一盤僵局。如果起義之士真的奪了漠陽國的皇權,讓莫少陽有所損傷,我又豈會善罷甘休?定會全面剿滅,最後連殘渣都會不剩。這些起義的民眾即使不知,漠陽國的丞相,將士卻都是知道的。
散佈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