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讓它迅速蔓延開來,誰也不能先動彈了。百官在張望,百姓也在張望,那群起義的義士更是在張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針對於漠陽國這難堪的局面,我仔細的思索……
漠陽國雖是四國區域最大的國家,但大面積的沙漠空置沒有聲息,真正可用的實際居住墾種的面積非常有限。
如今漠陽國是國庫賑災早就虧空,莫明昭初期在民間糧荒的時候,還變賣了宮中所有值錢的物件,供給民間,也只能杯水車薪。
漠陽國民不聊生,國庫收入稅收只能在太平時間才有的,如今兵荒馬亂的時候是不可能的了。剩下的就只有出售的土地了。好的土地自然不行了,都有私人產權,不可侵犯。太平天下,帝王憑藉抄家就可以奪的臣子的財產。如今百姓齊怒的局面連安撫都應顧不暇,何來抄家?剩下的沙漠的土地連他們自己都早已放棄,又何以能夠賣給他人?
扶著案上的那些情報的摺子,我長長的嘆了口氣。漠陽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十天前接到了莫少陽親筆信,我的思緒再也沒有寧靜過。信中稱,火雲國答應售糧,只是漠陽國如今國庫空虛,準備將大面積的沙漠區域國土割地賤賣,向鳳陵國求和。此信引起了鳳陵國主要官員集體抵抗。沙漠荒涼,自古以來就是廢地,豈能用廢地賣錢求和?
這想法是恐怕是任丞相搞出來的詭計,旨不再割地求和,而在酬得錢兩。可以想象漠陽國國庫空虛的程度,少陽為了保住莫家王朝,也同樣是為了百姓,也只能以一國之尊如此低求。
對於鳳陵國百官來說,那片沙漠本是無用之物,割讓只是由頭,買賣才是真實。平日裡那些沙漠尚且無人問津,何況如此戰爭之中?不少軍士聽到訊息,更是義憤填膺的叫囂,要給漠陽國好看。
自古以來就只有錦上添花,哪能期望雪中送炭?何況是國與國的交易?又是對頭,敵人越慘,己方就越高興。無可厚非,漠陽國任丞相的建議因為鳳陵國百官的反對而流產。
如今的局面,我又怎能置少陽的憂愁於不顧,然有慧欣帝的風鈴令作為的禁糧令,我即使是女帝,也不能更改。
魏將軍因為尊于慧欣帝的遺旨,對這件事情格外的關注。朝中大臣也是謹守以待。看著這幫執行力的官員,我無可奈何,若我破了風鈴令,那麼等於破了皇權的威嚴,一個國家最根本的信任就會面臨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