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集團中,資格僅次於關羽、張飛,又有救護劉禪之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這一點,又是“剛而自矜”的關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興六年(228),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敗,趙雲與鄧芝率領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時,由於趙雲親自斷後,部伍不亂,“軍資什物,略無所棄”。諸葛亮對此十分讚賞,要賞賜趙雲所部將士。這時趙雲毫無沾沾自喜之態,而是誠懇地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透過這番真摯感人的話語,其律己之嚴格,胸襟之開闊,均可洞然如見。那些淺薄自負、自吹自擂之徒,豈能望其項背﹗□綜上所述,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不能冠冕眾人,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這一切,為塑造趙雲這個藝術形像提供了堅實的歷史生活依據。
二
傑出的歷史小說大師羅貫中,在精心結撰《三國志通俗演義》時,將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與濃郁的浪漫主義情調相結合,筆酣墨飽地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趙雲形像。
首先,羅貫中超越史書記載,竭力樹立起趙雲勇冠三軍的虎將形像。
前面說過,歷史上的趙雲的武藝和威名並不是最突出的。對於�殺疆場的武將來說,這畢竟是美中不足之處。羅貫中為了把自己心目中的這個英雄人物塑造得更為高大,極大地發揮了藝術想象力,使《演義》中的趙雲的武勇得到充份的渲染。
《演義》中的趙雲首次出場,就先聲奪人,不同凡響﹕當公孫瓚在盤河被袁紹大將文丑戰敗後,“文丑直將公孫瓚趕出陣後山谷而逃……瓚弓箭盡落,頭盔墜地,披髮縱馬,卻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墜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剌。”在這萬分危急之時,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將,馬上須無鎧甲,拈槍直取文丑……大戰文丑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拔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趕去。”這時,死裡逃生的公孫瓚才定下神來打量自己的救命恩人,只見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趙雲的這個“亮相”,一下子就表現出一個蓋世英雄的神勇和氣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正使趙雲名揚天下的乃是驚心動魄的長阪坡之戰,其實,這主要出自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三國志•;趙雲傳》雲﹕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寥寥數語,平淡無奇。根據這一記載,趙雲在抱著劉禪、保著甘夫人的情況下,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敵軍陣中橫衝直撞。然而,羅貫中卻透過虛構、生髮和渲染,編織出一連串緊張曲折的情節﹕先是讓趙雲兩次衝進曹軍陣中,救出甘夫人和麇竺,找到麋夫人,接過阿斗(歷史上的麋夫人在曹操南下荊州之前已經去世,自然不可能逃難到長阪坡,更不可能將阿斗帶在身邊),為趙雲創造了一個匹馬單槍,懷抱幼主的特殊條件。然後,以酣暢淋漓的筆墨描寫趙雲在曹軍中往來衝突,所向披靡,“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剌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好一場捨生忘死的�殺呵﹗寫到這裡,羅貫中情不自禁地以“史官”之詩讚美道﹕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是的,這一番驚天動地的拼殺,使趙雲的形像猶如一尊大理石雕像,巍然屹立在千百萬讀者心中﹔使“常山趙子龍”從此成了勇敢堅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詞,不僅在當時威震天下,而且在後世名垂千古﹗
羅貫中即使在大膽虛構的時候,也是有分寸,有全域性觀念的,他從來不盲目地揚此抑彼,從來不說趙雲的武藝超過了呂布、關羽、張飛、馬超等人。但是,羅貫中又是具有鮮明傾向性的,他巧妙地採用多種藝術手法,使趙雲的武藝和勇敢得到了比別人更充份的表現,因而產生了更突出的藝術效果。
一是對比。當呂布被曹軍圍困在下邳城的時候,為了向袁術求救,呂布不得不將許配給袁術之子的女兒送去。他“將女以綿纏身,用甲包裹……負女於背上”,企圖突圍。但在對方的堵截下,“呂布雖勇,終是縛一女在身上,只恐傷著,不敢來突重圍。”結果“祇得回下邳”。再看趙雲的“解開勒甲絛,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拼命衝殺,何者勇敢,何者怯懦,對比多麼鮮明﹗□二是烘托。《演義》一再透過敵、我、友三方的反應,來側面描寫趙雲的英勇無敵。對曹軍來說,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