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不少人懷疑,太子這一回是裝病。 太子為何要裝病,難道是心虛嗎? 可種種猜測都是多餘的,太子這一回的病,來勢洶洶。 孫思邈給太子看診後,搖頭嘆息:“蠱入五臟,唯有先驅蠱,或可救之。” 語氣之中,把握卻不大。 皇帝看著臉色黯淡,眉頭緊皺似受苦楚的太子,也很心疼。 查張亮是否謀反的事,已交給有司……如今他不想知道兒子是否真的要謀反,他只想兒子能好起來。 “又是巫蠱?”皇帝皺眉,“紇幹承基的咒術不是解了嗎?” 孫思邈耐心地解釋,此蠱術並非人偶咒術。 “江南數郡往往畜蠱,有沅江蠱術,以蟲卵入腹,在腹中孵化,食人五臟。太子此症,主傷肝臟。” 簡單來說,這種蠱術就是一種寄生蟲病。 針對寄生蟲病,醫者的辦法就是驅蟲。比如華佗和張仲景,都曾有過治療蠱蟲的病例。 皇帝明白過來,立刻請孫神醫為太子醫治,同時命人查蠱蟲是如何進了太子的口中! 太子的飲食,也是有專人負責的。 這樣的事,意外的可能性極低,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謀害太子! 皇帝想到這裡,既憤怒又難過,是誰要謀害太子呢? 即將領兵出征的將軍被告發謀反,還牽連到太子;而太子又病重了,朝野上去一片狂風驟雨。 軍器監中,炒火藥的七郎默默不語,想起和尚師父說過的話。 師父說,命運總有它自己的軌跡,再努力影響的也是細枝末葉,對大趨勢是徒勞的。 師父用了很多辦法,也沒辦法挽救“阿英”,無力挽救楊家江山。 那個可是文武雙全、知曉過去未來的慈惠禪師,都救不了楊廣。 如今呢?太子能再次渡過一劫嗎? 張亮謀反案,查起來並不難。 此人出身貧寒,瓦崗起義,隸屬李積部下,一路走來也算戰功赫赫,如今已官至刑部尚書。 但他寵信術士,生了不軌之心,那五百名養子其實就是死士。 事情被查明之後,皇帝和朝臣都感到後怕,差一點就讓這樣一個心懷不軌的人領大軍去徵高句麗! “險些誤了國家大事,真是死有餘辜!”皇帝大怒。 乃下令將張亮下獄,擇期處死! 可再怎麼查,也沒查到太子和張亮有勾結的證據。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說:“從前紇幹承基是太子的心腹,他告發太子有謀反之心;如今張亮,也和太子關係密切,亦有謀反之心。依我看,太子謀反,只怕是莫須有吧?” 旁人說:“慎言!這種話也是能說的?何況太子如今病重呢!” 太子曾經好幾次病重,少年時有一次重病,皇帝請了道士秦英來為太子祈福; 等太子病好後,皇帝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召度三千人出家…… 這一回,除了讓孫思邈和宮中太醫竭力醫治外,皇帝還請了天竺高僧為太子祈福。 朝臣們都說,皇帝愛子心切,想必也是相信太子沒有和張亮勾結的。 可惜即使有神醫在,又有高僧祈福,太子的身體還是日漸虛弱,終於奄奄一息地向皇帝告別:“兒痴長歲月,既不能替君父分憂,又無半點建樹,心中實在慚愧。兒如今要先去見母后了,心中唯有遺憾,不能再侍奉父皇膝下……” 他的聲音越來越虛弱。 在這最後的時候,他沒有告誰的狀,也沒有託付什麼,唯有對父親的不捨…… 如此,更讓皇帝心痛不已! 這也曾經是他最疼愛的兒子啊! 皇帝彷彿看到太子牙牙學語的樣子,看到這孩子慢慢長大…… 有一次,皇帝讓年少的太子寫一篇治國之策,太子揮筆而成、言之有物,皇帝得意地向臣子炫耀:“我兒子就是厲害,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你們的兒子都比不上吧?” 即使近些年來,太子屢屢讓他失望,皇帝也從未動過廢太子的心。 去年,太子受齊王謀反牽連時,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曾上奏,表示對儲君之位不穩的擔憂。 皇帝說:“我知道愛卿你的意思,我的兒子雖有種種不足,可依然是嫡長子,我怎能捨棄嫡長子而立其他人呢?” 這一次徵高句麗,皇帝打算親征,也下了決定讓太子監國、令魏王就藩,徹底穩固太子的儲位。 可是……卻發生了這樣的事。 “你安心養病,朕下令赦免囚徒,為你祈福!”皇帝哽咽地說。 他是皇帝,卻也是一個老父親! 太子似乎想笑,卻只艱難地扯了扯嘴角,說道:“父皇以國事為重,不必再為兒費心。兒不孝,要先走一步,兒只是……不甘心……” 話未說完,卻已氣絕。 皇帝悲痛至極,命將東宮所有侍從人等下獄,務必查出太子的病因! 一國太子的薨逝,讓長安城烏雲蔽日,狂風暴雨。 然而無論皇帝多傷心,國事卻不可廢。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