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二年八月,遼東都督趙全率遼東府兵,召集契丹、靺鞨諸部,聯合向東突厥王庭進軍! 唐軍以瀚海都護阿史那賀魯為前鋒,浩浩蕩蕩地一路向西,飄展的戰旗與森嚴戰陣,彰顯著當世第一強國的氣勢。 枯莫離作為契丹部首領,率族人隨行出征。 這一回,他只想著搖旗吶喊,儲存自家實力,跟在唐軍身後撿漏……讓他消耗自己的族人? 那是不可能的。 七郎卻把枯莫離召來,推心置腹地說:“你從前跟我說突厥人不可靠,我還說你多心。如今看來,還是你的眼光準。” “扶余、靺鞨等部,都沒契丹人能征善戰,如今正是為朝廷立功的機會,你不要錯失。” “朝廷用人,向來不看重民族。你若能立下大功,也能封爵拜將!” 枯莫離憨厚笑道:“當不當官不要緊,兄長讓我打誰就打誰……但我的族人大多遷徙去了熊津江,這一次帶的人不多,有心立功也沒那個能力。” ……我懷疑你想推我去前線送死,但我沒有證據。 七郎微笑:“無妨,有大軍做你的後盾呢!糧草兵器,我都會給足。好兄弟,你可不要令我失望!” 枯莫離被七郎的目光盯著,硬著頭皮答應。 讓趙都督失望是什麼後果?瞧瞧賀魯兄就知道了。 兵貴勝,不貴久。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 越是大規模的戰爭,越要速戰速決。 時間越長,不可控的風險就越多。 歷史上唐太宗徵高句麗,就因為久攻安市城不破,加上天氣轉冷、糧草難繼,不能不班師回朝。 舉國之戰尚且如此,何況七郎只是一方都督。 以史為鑑,不能重蹈覆轍。 唐軍進入草原的訊息,很快傳到了東突厥部。 阿史那賀魯擔任東突厥可汗這幾年勵精圖治,為他們積累了不少糧草。 …… 特吉得知大唐派兵來討伐,目光陰沉,草原狼絕不認慫! 他算過天命,天可汗早幾年就該駕崩了,不知如何延壽幾年! 現在的這個皇帝,年輕懦弱,臣子強勢,有亡國之兆! 他絕不會算錯! 這是東突厥的機會,必須抓住! 特吉試過算趙全的命數,可連續算了幾次,都是變數……最後甚至反噬吐血,不得不含恨放棄。 “我們堅持住!不用和唐軍正面交戰,只要收攏糧草、拖到隆冬,他們就會自己撤退!”特吉鼓舞眾人,“等他們一撤,我們可以伺機到靈州、幽州等邊境劫掠!” “大唐皇帝年輕懦弱,國內有很多人不服他,沒有膽量、也沒時間顧及我們!” 打劫,才是草原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模式! 這一場仗也一定要打,這是長生天給他們的機會! 唐軍這邊,若說誰對東突厥最瞭解,自然是瀚海都護阿史那賀魯。 都說唐人從不欺騙唐人,他這個前東突厥可汗,卻要領兵打曾經的族人。 阿史那賀魯和七郎在商議行軍路線。 縱然心有芥蒂,兩人再也回不到過去,打仗還是要同心協力。 現在賀魯就做帶路黨,帶領大軍先去燒糧草倉,想必特吉也會去同一個地方! “擒賊先擒王,若能生擒特吉最好,若不能就直接斬殺。” “枯莫離,你率契丹、靺鞨等部,配合賀魯,負責繞道抄突厥人的退路!” 枯莫離無可奈何,只能答應。 七郎和李思文作為主力,除留下一部分人在邊疆作為接應,其他人直撲王庭。 安排好作戰計劃,七郎朗聲道:“秣馬厲兵數載,諸君,吾等共建此功!” 是時候讓突厥人體會到真正的絕望! 賀魯是唐軍的先鋒,跟唐軍並肩作戰、要殲滅前方的族人。 他告訴自己,這是他的宿命,也是突厥部不得不作出的犧牲。 等一切結束,他就帶領族人西遷,遠離這片是非之地。 ……不是他想放棄祖輩世代繁衍生息的草原,而是他們有個太厲害的敵人! 這個敵人,是趙全,更是整個泱泱大唐。 還是西遷吧,到更遙遠的地方去,識時務者為俊傑。 …… 埋伏了一日,前方有動靜了! 阿史那賀魯最瞭解突厥人,也最清楚怎麼對付突厥騎兵! “想走?留下吧?”賀魯用突厥語高聲喊著。 背叛他的人,令他如喪家之犬的人,就算是同族,也要把命留下! …… 一朵煙花在空中炸開,是枯莫離遭遇了撤退的敵軍。 七郎發現訊號,笑道:“我去接應枯莫離!也不知特吉在不在那裡?” 和處理政務、跟朝臣勾心鬥角打嘴炮相比,他更喜歡親自下場打仗。 嗯,他也是關心枯莫離這位好兄弟! 枯莫離率領契丹、靺鞨等部守在突厥人撤退路上,負責攔截。 作為東北部落,他們一直沒什麼自主權,從前大唐征討高句麗,徵召各族出兵,也得應召。 但往常不會上前線,主要是象徵意義——天朝統治下各族同心。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