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第83講(1 / 8)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

識陰若盡:一般相當於圓教初住位菩薩,相當於《金剛經》的佛。則汝現前諸根互用:識陰破除以後,我們證到了圓教初住位,在這個前提之下繼續修行,而達到「諸根互用」。「諸根互用」,這裡注意,不要單純地理解為那種神通變化。比如我們眼睛看到這個茶杯,就知道這個茶杯就是我;隨便拿起一張小紙片,眼睛看到了,就知道這就是阿彌陀佛。這一根是不是代替六根用啊?一見一切見。耳朵聽到一個聲音,牛叫也好,馬叫也好,讚歎我也好,誹謗我也好,你知道這個聲音就是我,就是阿彌陀佛,叫不叫六根通用啊?嘴裡吃一個蘋果,吃一口大米,你知道米就是我,我就是米,我是自心取自心,叫不叫六根通用啊?

所以圓頓心地法門,一修一切修。佛在《大般涅盤經·如來性品第四之三》講,能夠受持大乘佛法——唯指《法華經》《楞嚴經》圓教大乘——他的肉眼就是佛眼。依此類推,他的肉耳是什麼耳啊?佛耳。這個鼻子呢,還是佛鼻。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是侷限於鬼神道的那種現量感應。

破了識陰的菩薩,這個時候他的第八識就轉為大圓鏡智——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圓球鏡智,他這個時候是舍識用根,從根本上來觀照。同樣還是這個六根,他當下轉識成智,當下轉這個凡夫業報身為菩薩願身。

從互用中:這是提起觀照,沒有哪一法不是我,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顏色就是聲音,聲音就是香味,何況人與人之間?能入菩薩金剛乾慧:這裡一般判為是等覺後心。等覺到妙覺就剩了一級,唯有生相無明要靠諸佛加持才能破除,你自己破除不了生相無明。因為生相無明居於真心本來面目與業相無明之間。業相無明我們能看到,實際上這個生相無明可以作為業相無明之因,這是我們所不能覺察到的問題。

圓明精心:「圓明」觀照為報身功德,即能修、能證、能行的那種智慧,也可以稱為妙智。「精心」可以觀照為法身功德本來面目,是我們透過修行所證到的那種理體,它本來就有,但不修不得。於中發化:這個「中」就是明心見性以後,帶果行因、修因證果的整個連續過程。「發」為成就,「化」為化身。我們證到了化身佛,即圓滿了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三身功德,所以這三身佛我們是一證一切證。

如淨琉璃內含寶月:這是打比喻,「如淨琉璃」,琉璃寶內外光亮通徹,比喻我們的法身;「內含」是比喻報身,「含」是一種功用、妙用;「寶月」是表化身像月亮一樣圓滿、自在、清涼,自他兩利。所以,「寶月」與「淨琉璃」、與「內含」,是不是三位一體?月亮掛在天上,整個十方三世的空間是不是淨琉璃啊?那月亮這個化身與十方三世空間、萬法是不是當下圓融為一個本體?當然這個比喻沒有辦法很確切。所以比喻只能幫助我們觀照,經不起鑽牛角尖的人去推敲。

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如是乃超」,是在成就禪宗果位的時候還沒有超。下面「十信、十住、十行」,注意,這個「十信」是從初信位開始,也就是通教明心見性以後,他的等級還在圓教初信位菩薩以下,他只是現在有條件能夠超了。但通教這種明心見性以後,能自發地從空出有,所以他的等級還次於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我們講圓教初住位明心見性,要費一點唇舌,圓教初住位分為十個信位,叫十信未滿如圓初住,在十信位的菩薩從初信開始即已是明心見性。這裡十住、十行一直到等覺圓明,前面剛剛講過,這裡不再重複。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那就是妙覺位菩薩,諸佛如來也叫妙覺。「妙莊嚴海」,這是比喻形容諸佛如來果地功德,萬德莊嚴,萬法具備。無量的智慧德能福報無不具足,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一切眾生本來具足,我們當下就是。不管在天、在人、在鬼、在畜生、在泥巴瓦塊,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德能。只是因為我們的我執沒有破、煩惱習氣沒有破,所以得不到受用。《法華經》有一個經典的比喻,叫「乞丐懷珠,枉受貧窮」,乞丐把一個無價的寶珠放在身上去討飯,他是不是大富翁啊?可他不把那個寶珠拿出來用,他討飯是不是冤枉受苦?實際上眾生在凡夫因地都是懷珠乞丐。所以佛講眾生是可憐憫者,明明就是大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