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破除了五陰。光一直亮著,不敢把它黑下來,叫不叫破除了識陰?不叫。因為我們對那種陰還有恐懼感。所以我們亮了以後,能夠自在地入暗,才是真正破除了暗,已經不害怕了,在暗不暗。
回過頭來再加深理解五陰的界畔,把深界、淺界都要破掉,才是真正破除了五陰。這個道理可不容易轉啊,要用智慧好好地觀照。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是一步一步地來。圓瑛大師對此打了個比方,很有意思:一個人在回家的路上,黑暗中被凳子絆了一下,他大叫一聲「有鬼有鬼」,猛地跑了一百步,後來他想了想——不對啊,沒有鬼,那是自己曾經放的一個板凳而已。當他知道是板凳的時候,心是不是當下落地了,這個疑惑是不是一下解除了?但是要回到家裡,還要一步一步走,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是說,明心見性之時,我們當下了生脫死,已成分真即佛,要成圓滿之佛,還要繼續修行。比如你掉到水裡去了,眼睛敢不敢睜開?不敢,一睜就痛,是不是?那當眼睛看到水面的時候,你還有沒有生命危險了?這叫見水離水。眼睛看到水面的時候,是不是代表已經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便能超越六道輪迴,也叫帶業往生,但你還在水裡的時候,當下身體能不能幹啊?乃至離開了水以後衣物還是溼溼的,你要花時間晾乾。所以在水裡和衣服溼代表明心見性的人還有煩惱習氣,等回去以後換成乾衣服了,就代表煩惱習氣已經全部除掉,而成為圓滿之佛。沒有哪一尊佛不是帶業往生。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佛在前面以劫波羅天送的毛巾打了六個結來比喻。那六個結是橫解六根,豎解六結。橫解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中一個根解除了,其它五根是不是同時解除?再比如說,當我們眼睛盯著一個地方正入神的時候,你耳朵能不能聽到其它聲音?鼻子能不能聞到香味?不能。這是打比方。只要從一根下手,就能同時解除六根之結。
那按照觀世音菩薩所修,「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是不是講的怎樣解除六個結?這六個結實際上就是講五蘊。動靜二結與色陰相對應,根結與受陰相對應,根結解除後受陰破除;根塵既銷,識無從生,所以想陰亦破;空結與行陰相對應,滅結跟識陰相對應。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妄想根元」,即五陰之根元,講到底就是一念心,萬法都是由一念之所變現。再次強調,「傳示末法之中」,要知道我們肩上的擔子多麼重大!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正法道場,就看我們如何發心!
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盤:首先講的是解決見道的問題,也是解決悟後進修的問題。你想成佛嗎?你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佛,明白什麼是虛妄,才能明白什麼是涅盤。明白了佛法真諦,你才能下定決心放下我執和煩惱習氣。「自生」,包括我執和煩惱習氣,有了這兩樣就會障礙我們證菩提,障礙我們證涅盤。
不戀三界:是不會再留戀那種塵勞之身。為什麼不戀呢?因為我們見到了真。注意,「不戀三界」不等於不留三界,我們還要往返三界,以此來成就眾生。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從這裡往下開始進入《楞嚴經》的流通分。所謂流通分,就是佛囑咐法會弟子大眾在此後應該怎樣地把《楞嚴經》弘揚流通下去。在這裡呢,首先強調了《楞嚴經》的重要性。這裡是打了一個比方來講。
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如果有這樣的人,用整個盡虛空遍法界滿滿的寶貝——這是第一,寶貝多。持以奉上微塵諸佛:這是第二,供的佛多,而且佛是最尊最聖。承事供養,心無虛度:這是第三,供養的時間長。從時間上來講,沒有一時一念不在供養,沒有一處不在供養。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佛問阿難,這個人將來得的福報大不大呀?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阿難講,這個功德、福報肯定大。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就是以「七錢」——七個銅板供養佛,往生以後得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供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