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講(1 / 5)

諸菩薩萬行:這是虛晃一槍。一切菩薩,一切的行持法門,怎麼了?

首楞嚴經:「首」表第一,「楞」表堅固。一切的無量的法門,《楞嚴經》是第一堅固之法,無法不破,還無法不收,無法不包,無法不我,無法不成。

所以「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就是在肯定「大佛頂」之法,肯定「一心三藏」之法是密因,是了義,是第一。古人說:「自從一讀楞嚴經,不看世間糟糠書」。讀了《楞嚴經》,整個天地萬法一目瞭然,其它世間一切的法都是糟糠,沒有必要讀了。

那麼,「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在經題裡屬於別名,「經」屬於一切經典的通名。對這個「經」字,真正明白了,也是當下成就。

經:梵語叫做「修多羅」。「修」就是「長」;「多羅」是印度的一種樹木。這種樹葉很大,很堅硬,有利於儲存。那麼把修多羅翻譯成漢語,一開始叫「契經」。中國人圖省事,簡稱「經」。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喜歡簡明扼要。印度人喜歡重複囉嗦,各有各的特色,不可以厚此薄彼。中國人的簡明扼要顯示出中國人的剛強、幹練、果斷;印度人的重重囉嗦,表現出印度人耐心、細心、慈悲。你看佛講經,本來前面長行講了,後面短行裡又在重複。但我們在解釋的時候要按照「契」字來解,這個不可省略。怎麼個「契」?「上契諸佛智慧,下達眾生根機」。佛所講的一切經典,就像一條紐帶,像一座橋樑,把佛、眾生、萬法連持為一個本體。自古以來的經家從「貫、攝、常、法」四義來解釋「經」,無非是解釋一個「契」。

所謂「貫」,就是貫通、連貫,而不會混淆、錯亂。用方便法來講,人之常情,一句話、一篇文章必須有條理性。比如說,「我剛剛吃好了飯」。你不能講「好我吃剛剛」。這樣講,人家要笑話,老師要打病句。一篇文章也是這樣,「今天是禮拜天,我和老爸到體育館去看籃球賽。當我們來到了籃球場,那個游泳池裡堆滿了人。」這個文章行不行?老師肯定要說不及格,重寫!佛法也是一樣。當年就是用貝多羅樹葉刻上《法華經》,葉子連起來據講有八里路長,你不可以有一點點混淆。這叫「貫」。

三藏十二部經都在講「貫」。剛才講的那種貫,貫通了世間法,還沒有貫通佛法呀!三藏十二部經都是講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二等於四,都是講要行善斷惡,這是貫通了世間法。那麼到了第一義法,沒有善,沒有惡;是非、好壞、黑白、正確錯誤都是一個人一個念;好也是我,壞也是我;一加一等於二是對的,一加一等於八萬九千也是對的。叫糊塗官斷糊塗案,統統都是對的,大哥、二哥、麻子哥都是我。這一貫,把一切萬法統統都貫起來。讀懂了《法華經》《楞嚴經》,讀懂了「一心三藏」,佛法、菩薩法、天法、人法、鬼法、牛經、馬經、狗經、泥巴經統統都是《妙法蓮華經》。十法界萬法都是當人當下一念之所變現,這才叫「貫」。在讀懂「如來藏」之前,佛把自己講的三藏十二部經說為戲論法,說為牛屎狗糞;讀懂了《法華經》《楞嚴經》以後,戲論法、牛屎狗糞統統都是諸佛如來法身真常,這才叫「貫」。貫也是貫,不貫也還是貫。說天道地、講到底,十方三世就是當人當下一個念,這叫「貫」。要想一想,你平時的修行貫了沒有?身、口、意這三業貫了沒有?

所謂「攝」,凡是佛所講之法一定能攝受人、攝受眾生,凡是眾生一定能夠被佛法攝受。被視為天書的《楞嚴經》為什麼我們一聽就能懂呀?因為我們就是《楞嚴經》,因為《楞嚴經》就是我們。除了《法華經》《楞嚴經》,其它任何一部經沒有這樣說法。在好幾十部經典裡,包括《圓覺經》等等都提到「如來藏」,但是詳細解釋「如來藏」的只有《楞嚴經》。所以「一心三藏」貫通萬法,攝受萬法,並且為萬法之所攝受。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不是一個攝像機?要當心啊!《楞嚴經》講了「六交報」,你這個攝像機攝到了真善美,你就是真善美;如果攝受到假醜惡,你就是假醜惡。世間法裡講一人做事一人當,你看到別人殺人放火,你受不到法律的懲罰,與你無關;但是在佛法裡,你看到別人做壞事,聽到別人說壞話,甚至懷疑別人做壞事,你都要受懲罰。

所以我經常告誡弟子,千萬不要把別人往壞處看,不要把別人往壞處想,不要把別人往壞處說。你說了以後不僅自己受報,聽你說的人還要受報,你罪加三等!在小乘法裡跪在佛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老佛爺,我昨天做了個大壞事……用大乘佛法來講,你本來做了一件壞事,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