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講(1 / 6)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這是介紹這次楞嚴法會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一些比較大的叢林裡開法會也是一樣,一些德高望重的出家眾分別坐在方丈左右。佛法不離世間法,無非是要形成一種莊嚴的氣氛。

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這兩位菩薩呢,分侍佛左右,稱為「上座弟子」。舍利弗居左為大,目犍連居右為下。在有的經上把舍利弗稱為「長子」,並不是說他是佛的大兒子。這個「長子」是表首座和尚。之所以叫「舍利弗」,是因為有一種叫「舍利」的鳥,眼睛特別明亮,像秋天的露水一樣。舍利弗的母親也是一位修行人,相貌十分莊嚴,特別是一對眼睛特別明亮,所以被稱為「舍利」。舍利生了個兒子,繼承了優秀的基因,特別聰明,故而叫舍利子——「舍利子」和「舍利弗」是一個意思。舍利弗在十大弟子中稱為「智慧第一」,在沒有出孃胎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這裡涉及到「摩訶拘絺羅」。

摩訶拘絺羅:「拘絺羅」,譯作「大膝」,因膝蓋特大,故以此得名。摩訶拘絺羅跟舍利弗的母親為姐弟二人,常常辯論。那這姐弟二人在過去的辯論中,總是拘絺羅佔上風。但是突然有那麼一段時間則是相反,他一辯論就輸。拘絺羅正在納悶的時候,他猛然想到姐姐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明白了一定是姐姐肚子裡的這個外甥,是個不可思議的聖人投胎。

因為拘絺羅野心勃勃啊,他還想統領印度整個修行界。所以一發心,出外求法十多年,修種種苦行,研究種種學問,故此自以為什麼都懂,回來首先想拿舍利弗開刀,在外甥頭上做人。舍利弗在八歲的時候,就幾乎通曉一切經典,堪稱辯論第一,因此而成為長老。你不要以為鬍子那麼長,你就是長老;我師父今年146歲,就是長老。不一定,那是年齡長老。七歲稱長老叫性德長老。拘絺羅回來以後聽說自己的外甥已經皈依佛剃度,心裡憤憤不平,說:「我這個小外甥八歲就已經名聞天下,釋迦牟尼何德何能作他的老師?」

所以要跟佛討回這個小外甥,說:「我跟你辯論,我贏了,小外甥給我帶走;我輸了,腦袋給你。」講話這麼狂妄。其實他哪裡是佛的對手啊!佛問他:「汝以何為宗?」宗就是宗旨,立論的根本叫做宗。他說:「我以一切法不受為宗。」不受就是不執著,我一切法不受。佛又問:「還受是見否?」就是說,你既然一切法不受,那你接不接受你這個宗呢?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你看佛多有智慧啊!拘絺羅啞口無言,便耍無賴,屁股一轉就跑了。為什麼跑啊?他進退兩難。如果接受的話,他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我講一切不受,我怎麼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的話,還立什麼宗啊!跑到半路還是回來找佛:「男子漢大丈夫說話算數,腦袋給你。」佛講吶:「我要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這個時候很乖了,跪下來皈依佛剃頭。

這個菩薩有一個外號,叫「長爪梵志」。長爪,就是指甲生得很長很長,為什麼長呢?他為了修行,修指甲的功夫都沒有。小乘人修行非常精進啊!臉不洗、牙不刷不說,指甲不剪,頭髮也不剃。僧團當初也是蓄髮的。那麼後來怎麼剃頭呢?是因為有居士看到出家人臉也不洗,牙也不刷,指甲也不剪,澡也不洗,頭也不剃,形成了一些傳染病,瘟疫流行。所以就算修正法,不注意因緣法則你也一樣會生病。所以居士向佛建議僧人把頭髮剃掉,這才規定:出家人要剃光頭,每半個月要洗一次澡。

舍利弗的「智慧第一」還有一個緣起。有一天,馬勝比丘穿著袈裟持缽到村子乞食,他的舉止上下都非常莊嚴,自然威重,過路人都為他的儀容舉止所打動,而油然生出恭敬之意。舍利弗正好看到,他心想,這位長老必定是得到了一位高明的師父調教,否則不會這般莊嚴。於是,他當即上前問馬勝比丘,「你的師父是什麼人?給了你一些什麼教誡?請你能如實回答我。」馬勝比丘回答說:「我的師父是釋迦牟尼佛,他得到了一切種智,是天人之間偉大的導師,相貌端正威嚴,而且具有極大神通,無人能比。他教了我幾句偈語,我就說給你聽吧: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如是滅與生,沙門說如是。」舍利弗聽了偈頌,當下即證初果羅漢。然後回去帶領一百個弟子皈依佛剃度,七天之內證四果羅漢。

再來講「摩訶目犍連」。其實,「摩訶」不可以翻譯為「大」,但是因為沒有更好的詞語來翻譯,所以勉強解釋為「大」。僧團內有好幾個「目犍連」,那這個是大弟子之一,因此叫「大目犍連」。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他與舍利弗是拜把兄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