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第16講(1 / 6)

楞嚴經講記第二卷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身心泰然:心安身就安。所以明白了在我們六種意識心後面還有見性、還有真人,知道了自己還有來世,跟大家講啊,這就是吃了一個定心丸。我們比起那個不知道有沒有來世、不相信有來世的人,在臨死的時候心態一樣不一樣?後者是不是心境一片恐懼?也許有些人還比較安詳,他不過是自欺欺人:「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死,大家都要死。人家能死,那我難道就不能死?」他用這種心來安慰自己,這是麻醉劑。

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他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對死亡的恐懼,何況這些修行人本身就在行善積德,真正明白了,就把假人和真人分開了。這個時候雖然還沒有修、沒有證,他已經吃了定心丸:「原來是這樣啊!」他的這種心態是凡夫沒有辦法理解的。但有的人不一定講得清楚,雖然他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解脫了」,在佛法裡叫解脫知見,他一絲一毫都不懷疑。一個真正明白自己解脫的人、一個真正明心見性的人,他會欣喜若狂。過去形容那些開悟的人,怎麼了?有的是打嘴巴,左右開弓:「我混賬!我不是人!我吃了千辛萬苦以為怎麼樣長、怎麼樣短,原來成佛就這麼簡單吶!我怎麼這麼愚痴啊!人家這麼樣勸我,我還懷疑人家、還誹謗人家。」是不是他感到自己也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別人吶?原來成佛就這麼簡單。佛也是講啊,成佛最簡單吶!馬上第四卷就要講了,易如反掌。何況明心見性算什麼東西?兩分鐘你就明心見性,一句話你就明心見性。當然要根據各人根機不一樣。

一定要明白,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如來藏」,就是「如是我聞」,就是「阿彌陀佛」。《法華經》《楞嚴經》就是講什麼是「阿彌陀佛」,這是不是最圓滿的淨土?當下成就的淨土!我們淨土宗的祖師印光大師是不是講:「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等覺菩薩呀!明心見性,初信位的菩薩就能明心見性,與等覺菩薩相差五十多個位次。明心見性算什麼?如果一個人講自己明心見性了,可能就會有一大堆人來攻擊你、來誹謗你:「你算老幾啊?你能明心見性?」印光大師講,把「法華奧典」聽懂了,就是等覺菩薩。我們不是修淨土嗎?祖師就是這樣講的。難道你不走近路,要走遠路?一念就能叫你成就,你卻願意修無量劫再成就?

所以你只要聽到這個問題,當下「身心泰然」——這個「泰然」的境界有高有低,最低保障線不落三惡道、初果羅漢;最高地上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不封頂。《妙法蓮華經》第十七品就是這麼講的,印光大師就是這麼講的。這是我們救命的法寶啊!救我們無量劫的輪迴之苦,我們要懂得感恩。

念無始來,失卻本心:這裡的「念」是回顧。「無始」,沒有開始。所以我們往往講,你即使能夠見道、能夠不落三惡道、能證得初果羅漢、初信位的菩薩,你這個功德受用也比你成圓滿之佛要大無量倍。有人感到奇怪:「初果羅漢算老幾啊?怎麼跟成佛相比?」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從無始劫以來證到阿羅漢,這個時間有沒有量?沒有量啊!那我們從初果羅漢到成究竟圓滿之佛有沒有量?有量。那麼有量,再大再大再大,即使寫滿了天空多少多少量,只要停止了,他就是個小不點兒——因為它是有量,跟無量相比就是小不點兒,不管多長,我從現在開始到成佛已經是指日可待;特別是讀懂了《法華經》,那更是指日可待。只有明白了十法界一切的萬法都是一個念,這才叫唸佛。怎麼叫唸佛?我這一念就是佛、我這一念就是無量佛,這叫唸佛。不是嘴巴念,也不是攀緣心在唸。攀緣心在唸「我要成佛、我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叫方便菩提心;明白了阿彌陀佛就是我、極樂世界就在我心中、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沒有哪一法不是極樂世界,這叫念自性佛,這叫究竟菩提心、真實菩提心。

妄認緣塵:說盡了十法界一切的萬法。什麼是「緣塵」?執著於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我,執著於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是器世界。我這個六根為「能緣」,外六塵為「所緣」,「能緣」攀「所緣」,造成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種意識心,叫「所緣緣」,也叫「增上緣」,這叫「妄認緣塵」,說盡了萬法。

分別影事:種種的妄想分別就跟我們走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