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於初禪,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這是針對阿難非要讓佛把自己能見的那個我給他指出來;佛的意思來講呢,這個能見的見性是不可見的,注意,這是按照分別法來講。佛在這裡繞了很大的彎子,關鍵就是要說明那個真實存在的我不可見,把那個可見與不可見之見對照來區別真我與假我。
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是指阿難還沒有證到四果羅漢。承佛神力,見於初禪,得無障礙:阿難雖然是初果羅漢,但他是藉助於佛的神力,如果不借助於佛的神力他連天眼都沒有。得無障礙:能見到初禪的境界。
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阿那律」,一般羅漢的天眼開在印堂,但阿那律天眼開在頭頂,他在十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阿那律的天眼不是見閻浮提,而是見百億閻浮提,應該加個百億。因為在其它經典裡講阿那律的天眼可以看一個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個銀河系之內的山山水水、樹木花草,就跟在看一個手掌上託著的水果一樣。一個大千世界相當於一個銀河系,一個佛土。「閻浮提」,這是我們這個地球的本土,在那個須彌山的南山腳,叫南閻浮提;百億閻浮提就是一百億個太陽系,相當於一個銀河系。在阿那律的眼裡看一個銀河系,就跟在手掌上託一個水果看一樣。「庵摩羅果」,就是一種水果,這說明我們心法不可思議。
諸菩薩等,見百千界:菩薩的天眼能看百千界,一個界就是一個銀河系,也就是說一個佛土。如果講得細一點,一般而言是指到初地的菩薩可以看到一百個銀河系,到了二地的菩薩就可以看到成千的大千界,到了十地菩薩就可以看到無量的大千國土,那更不用說諸佛如來。
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以佛眼看,那更是無量的國土,乃至任何一個微塵都在佛眼之中。我們讀到這一點作何感慨呀?我們時時刻刻是不是處在諸佛菩薩的眼光之中啊?所以我們要懂得好自為之啊!不要說我們的一言一行,我們起一個念頭,諸佛知道不知道啊?修行人命自我立,只看你怎樣用心。這可是秘訣,這是秘訣呀!有道無道,自己知道。你自己知道,佛菩薩就一定知道。你可以瞞人道的人,你瞞不過諸佛菩薩,連天地鬼神你都瞞不住。懂得這一點,我們要做一個老老實實的修行人,我們不是修給別人看的,是修給自己看的。你自己看得重,天地鬼神就看得重,修行人不是裝模作樣給別人看。所以聽聞《法華經》《楞嚴經》重要不重要啊?「無所不矚」:主要是講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和諸佛,一個灰塵都瞞不過他們的眼。
眾生洞視,不過分寸:用一張紙矇住眼睛,你還能不能看到前面啊?這就是肉眼。可是佛在《大般涅盤經·如來性品第四之三》講,受持大乘經典的修行人,他的肉眼是什麼眼啊?是佛眼。這是講比量功德。他雖然看不到大千世界,但是他心裡深信不疑,跟看到的一樣,他就有這個信心。阿羅漢即使能看到一個銀河系的大千國土他也是肉眼,為什麼?因為他連自己的耳目手足怎麼回事他都不懂,他雖然看到國土、風雲雨霧,但是他不知道國土、風雲雨霧是怎麼回事。可是讀《法華經》《楞嚴經》的菩薩,雖然他沒有天眼,但是他有佛眼、法眼、慧眼,他知道大千世界是怎麼回事,這就是妙。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覽水陸空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分別留礙。
阿難藉助於佛的神通法力,可以見到一個太陽系。佛在這裡藉以開導阿難,採取的是著實、著相,從有形有相方面來講呢,對凡夫容易開悟。現在有些修行人把天眼、天耳乃至一些宿命通,混淆為開悟、明心見性,這是一種誤解。《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講,凡是受持《法華經》的人,父母所生肉眼、肉耳、肉鼻、肉舌,統統都可以通達大千界。大家要注意,這是講比量功德,這是講法眼功德,是天眼功德所不可比擬的。看到一根草、一堆泥巴,知道這就是我,這就是釋迦牟尼佛,都是我變現的,大至佛剎,小至微塵,盡足為一真法界。所以成佛成菩薩,只是一念之間的事情,就看我們怎樣會用心。
四大天王所住宮殿:住在須彌山半山腰。東方是持國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中間遍攬水陸空行:大海、水塘裡的眾生,空中飛行的眾生、陸地上走路的眾生。
雖有昏明種種形像:雖然有「昏明」,晚上就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