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講(1 / 6)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這段經文我們不可以用那種神通的境界來說得天花亂墜,這是表萬法同一個本體。

如來從胸卍字:「卍字」,表無漏性德,是吉祥的標誌,是釋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之一。卍,還比喻為法輪。這個「卍」字是不是像個輪子?它轉轉轉,車輪轉來轉去是不是把地上高低不平軋平了?就是表證平等心,萬法都是一體,把種種的迷惑顛倒妄想都推平。我們就是轉「一心三藏」這個法輪,萬法都是我,是不是一個平等心呢?透過轉「一心三藏」這個法輪,我們由凡夫的生死彼岸而過渡到佛菩薩涅盤的彼岸。湧出寶光:表智慧。我們講了「一心三藏」,破除了邪知見,是不是「從胸卍字湧出寶光」?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這是表我們有無量的智慧德能。無量就是無量,我們不僅能做佛做菩薩,還能做鬼做畜生,做烏龜王八,做泥巴瓦塊。如果一個人的心不能做泥巴瓦塊,他能不能做佛?不能。圓頓大法,煩惱即菩提,苦即是法身,造業還是解脫。你信不信?地獄、餓鬼、畜生,無非諸佛法身真常。明白這個道理,只在於你感到哪一樣自在你就往哪方面去用心而已。

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這是表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無窮無盡。「十方」,是無量的方向,按照世間人的習氣把它說為東、南、西、北四方,再加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以這十個方向代表無量的方向,向整個的宇宙空間擴散,無窮無盡。

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沒有一個人、沒有一件事、沒有一個時辰、沒有一個方向、沒有一個動作不是我們的真心所變現,這是「遍灌十方所有寶剎」,所有寶剎表一切的萬法。「諸如來頂」,任何一個法都是如來。這裡的「頂」,表道交感應,表我們的智慧德能。

「遍灌」,無一不「遍」,不漏一法、不漏一人。只要有人講「一心三藏」的道理,泥巴瓦塊都能得到加持。誰把這個問題觀照得深刻,誰得大利益。為什麼?就是因為你這一念已經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萬法。《妙法蓮華經》講得更為具體: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無量法門無量百千萬億年功德的無量倍。佛並不是鼓勵我們,也不是恭維我們,佛是講真話,就看我們信不信。那麼為什麼能有這樣的功德?因為我們的心力大了,心裡光亮了,所以包括泥巴瓦塊都能得到受益。一念信解「如來藏」,就是一念迴歸到大光明藏,叫「入流聖人」,你永遠不落六道輪迴。這個法要好好地往細處觀照。

「所有寶剎」,一粒微塵、一根草葉、一堆狗屎,都是「寶剎」。你們聽我這樣講法,害怕不害怕呀?牛屎狗屎、黃金白銀都沒個真實,都是我們的同分妄見。真正一念信解「一心三藏」,你就是「從胸卐字湧百寶光......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你一念之中,你的心已經包容了整個宇宙太空一切的一切。要常作如是觀照啊!祖師大德講,盡虛空遍法界就是沙門一隻眼。這一隻眼就是一念,就是我們的智慧眼,就是我們的法眼。我在法會第一天寫的那首偈子:「六動一時法眼明」,就是講這個法。

旋至阿難,及諸大眾:上面是講普遍,下面是講特別,特別把「阿難」和「諸大眾」點出來,表上齊諸佛,下至眾生。生佛一如,無所欠缺。

吾今為汝建大法幢:非《法華經》《楞嚴經》「一心三藏」不可言「大法」,「大法」就是「一心三藏」。「大」,就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幢」,是條幅。名將出徵時,軍旗一豎,條幅一掛,既可鼓舞軍心,又可震懾敵人。這是表一種力量。那麼這個「大法幢」,就是大佛頂首楞嚴王,以「一心三藏」作為大法幢號令天下,不可思議。無量的法門、無量的經典都在這大法幢的統轄之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綱舉目張」——以「一心三藏」為綱,以無量法門為目,綱舉目張。萬法都要以《楞嚴經》為綱,它對一切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它既是一個獨立的法門,又是一個普遍的法門;它既能單獨成就你,又可以先幫你開智慧,然後你任選一個法門都能成就。為什麼?無量經典的第一句話是不是「如是我聞」?《法華經》《楞嚴經》就是講「如是我聞」。

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妙微密,性淨明心」,就像這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