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第33講(1 / 7)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只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此見為復與明暗相,並太虛空,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

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若見聞知,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這是七大里的第六大,見大。將我們這個見性來會相歸性。見性在這裡叫「見覺」,是把前面的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這六根中的見性來籠統說為一個見大,也就是第七識。

見覺無知:這個「無知」不是沒有知覺,它是沒有分別心。怎麼沒有分別心呢?它是無念而分別的那種分別,它只是客觀地顯現。它不像六識那樣分別,前面講過了。五種俱生意識是一念分別,叫直覺,它能感覺到。到了意識心來講,叫計度分別。那這個一念分別、計度分別,是不是都透過這個見覺見到才有啊?見覺在一念之間可以有1280萬億億次的生滅,就像流疾不見,凡夫感覺不到。佛在這裡又不便於把問題講得太深,這是不是方便法?講它無知,它卻是一個靈體,怎麼能叫無知?因色空有:實際上講它是不是有知?它可以隨緣顯現,隨緣妙用。

如汝今者,在只陀林,朝明夕昏:「只陀林」,是佛修行的道場。因旭日東昇而一片光明,因夕陽下山而一片昏暗。設居中宵:「中宵」,是夜裡十二點鐘前後。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大家對此司空見慣。有月亮的時候叫白月,沒有月亮的時候,像初一、三十,叫「黑月」。

則明暗等,因見分析:見覺隨著這個明暗之緣而顯現出它的那種分別性,這個分別性叫無念分別,也叫「無知」。要注意,講無知不等於它沒有這種靈性。不能講它不知,是講它不分別,或者是無念分別,但它必須知道。雖然知道,但它感覺不到什麼刺激啊、光亮啊……它就沒有不舒服的那種感覺。

此見為復與明暗相,並太虛空,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注意,這裡句法已經有了改變。見覺是因明暗而有?還是虛空而有?還是怎麼樣啊?

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如果我們這個見與暗是同一體的話,那麼,它能不能見到明?「亡」,就是沒有的意思。

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按照邏輯推理,如果講我們的見與明暗虛空是同一體的話,會造成什麼錯誤的推理呢?與明一體,就不能見暗。與暗一體,就不能見明。但邏輯推理不能定案,最後用事實來講話。在事實上,我們這個能見的見既能見明,也能見暗。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如果與暗在一起的時候不能見明,見是不是滅了?那不能見明,是不是也就不應該見暗了?

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這裡「若」是如此。那麼根據這種情況來講,「明暗殊」,就是說明來暗滅,暗來明滅,它是一種生滅法。「見無生滅」,我明來見明,暗來見暗。我這個能見不能滅。注意,在這裡,能見、能聽、能聞、能嗅、能想,是不是一個意思?所以在這裡要把這個「見」呢,統貫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見。「一云何成」,「一」,就是同的意思,你怎麼能講它是同一體啊?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