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出現之前的我們那個無形無相真實存在的心,是幫助我們「見性」,叫會相歸性。從這裡往後反過來,佛從無形無相的這個心開始說起,研究它是怎麼樣變現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風雲雨霧、樹木花草;又怎樣變現為佛菩薩、天人鬼畜、牛馬豬羊等一切的有情眾生。也就是反過來講,心不變隨緣為萬法,這叫「明心」。這是用次第圓融的辦法幫助我們開智慧。這段經文是整部《楞嚴經》的精華。聽的時候,不要太緊張,跟聽故事一樣,你容易聽得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打妄想,更不要帶有逆反心理,這一點很重要。
汝今諦聽:「諦聽」是要認真聽。第一,用世間法來講,叫專心聽;第二,用真實義來講,你要聽著師父的話隨文入觀。只能跟佛的話保持一致的思路,用智慧來聽。當為汝說:一個「當」字,體現佛語真實,三世如來語無虛妄。佛所講的話都是正當名分,名副其實,都是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富樓那等:是富樓那與整個的法會大眾。欽佛法音:這個「欽」字,是表把佛的教誨視為至尊、至貴、至聖。默然承聽:是去掉一切妄想,聽著佛的開示隨文入觀。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富樓那在前面發問:佛啊!你講地水火風空見識、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既然是清淨本然,那山河大地怎麼來的?在富樓那看來,這個心是無形無相、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有形有相和無形無相在世間法裡是相互對立的,好似水火不容。用世間人來講,既然這個房子裡充滿了火,你怎麼還講這個房子裡又充滿了水?怎麼水和火在這裡都是清淨本然?再比如,既然這個虛空裡都是虛空,你怎麼講泥巴瓦塊也是在這裡清淨本然呢?按照世間法提出這些疑問,是不是很正常?
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汝常不聞」,這是古漢語的一種語言風格,意思就是,你不是常常聽到我講嗎?注意,佛在講《法華經》《楞嚴經》之前,常常不失時機地把這些了義的口頭禪提出來,我們要體會佛的良苦用心。「汝常不聞」,這就說明,佛之前在各個不同的時期,先是不時地旁敲側擊地開示「法華真義」;到最後呢,是絕待地、全面地、專注地來講《法華經》。特別是這部《楞嚴經》,根據我們對其前後內容的觀照,它是佛在多時多處所講,然後由弟子們收集整理。「性覺妙明」與「本覺明妙」,「性覺」就是「本覺」,「本覺」就是「性覺」。「性覺」怎麼「妙明」呢?用別教來講,這個「性覺」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從性上來講,它無形無相。雖然真如本性是無形無相的,但它也包含了十法界無量的萬法,(注意,講包含都是方便說,又沒有辦法用更好的語言來表達),僅僅是沒有現相。
舉例來講:這個拳頭算是我們的「性覺」,比喻無形無相的真心本來面目。這(舉拳示之)是錘子相。拳頭本來有沒有這個錘子相?(沒有)。但是有沒有錘子性啊?(有)。我們眼睛看到拳頭,心能不能看到這個錘子啊?(能)。所以「性是一,相是無量」。這個拳頭,它可以現成錘子相,可以現成剪子相,現成掃把相,現成木排相、布相、兔子的耳朵相……這五個指頭是表無量的指頭。那天相、人相、鬼相、風相、雲相、雨相……是不是都在這個手指上?那麼這一切的相沒有現之前是不是拳頭?拳頭這個時候叫「性覺妙明」,怎麼個「妙」?它無形無相的當下就是有形有相,我們心能不能看到?明白這個道理叫「明心」,叫「寂而常照」。「寂」,就是默默無聞;什麼相也沒有,但是它「常照」。怎麼「常照」呢?一切有形有相的萬法都在心裡,這叫「性覺妙明」。這個「覺」就是我們的本體;「性」,按照通教、別教方便說為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
再比如:現在坐這裡,你能不能把家裡沙發、電腦、小轎車、床鋪、被子以及七大姑、八大姨想起來?能,那你現在能不能拿出來給我們看?(不能)。雖然看不到,在不在你心裡?在,這就叫「性覺妙明」,我心裡就是有,可是拿不出來給人家看啊!好好與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相對照。
「本覺明妙」,這個「本覺」,用別教方便法來講,世間人執著有形有相,要有根、要有本,也就是我們的「假人」,佛法裡叫「俗諦」,也叫「第二義諦」;那個「性覺」叫「第一義諦」。「本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