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來「悟明」音聲。
我初稱解:我是第一個被佛宣佈為已經解脫。阿若多:就是最初解。妙音密圓:他已經悟到我們真心的那種音聲。密圓密圓,遍於十方三世。所以悟得「妙音密圓」,這已經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我於音聲,得阿羅漢:我就是從這個音聲而開悟證果。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你老人家問我是怎麼樣修證圓通的,根據我所修行的情況,就是以音聲作為我的主修法門。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優波尼沙陀:解釋成漢語叫「色性空」,這是根據他修行的法門來起的法號。佛教他修「觀不淨相」。可能因為他比較執著於男女之色。
生大厭離:對男女生活產生恐懼心、厭離心。悟諸色性,以從不淨:悟到什麼道理呢?他修的法門叫白骨觀。白骨微塵:比如男人專門觀美女,年輕的時候如何香豔,慢慢開始臉上有了皺紋,人老珠黃,老態龍鍾,然後死了又是如何血肉狼藉,如何腐爛發臭,最終變成白骨,又化成微塵。透過這種不淨觀、白骨觀,來抑制男女的慾望。
歸於虛空,空色二無:無量劫以來,如果人啊、畜生啊那些屍骨不爛的話,我們這裡還有沒有空間啊?沒有空間了。屍骨到哪裡去了?是不是化掉了?化為地、水、火、風。我們當下這個東西是不是生生世世的那些屍骨啊?吃的穿的是不是屍骨變成的?不難理解吧?這個道理對於不學習佛法的人,也能想明白。所以這裡「歸於虛空」,是他證到了「空色二無」。他這種「空色二無」區別於《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他是從這個現相上觀照,他這個「空」是指虛空。
成無學道:因為他這個證阿羅漢是從初果羅漢開始,證得一個獨立的靈體。如來印我名尼沙陀:佛印證他色心已經空了。因為阿羅漢在最後一生還是有餘依。
塵色既盡:「塵色」包括三個方面,有男女之慾的那種欲漏、對六塵美景執著的那種色漏、虛空無色的那種無色漏。如果無色界的漏不除掉的話,你還在四空天。四空天的天人表面上看跟阿羅漢一樣,沒有色身拖累,但是他粗重的見思煩惱沒有除掉,所以在二十萬大劫福報圓滿以後,還要落到有色界乃至落到欲界,乃至落到三惡道。
妙色密圓:阿羅漢在證到人我空以後,沒有色身,他以定果色存在。他仍然有個我執在,所以無色也叫色,叫定果色。當然四空天的天人也叫定果色,是有漏定果色,他只能保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而阿羅漢的定果色永遠不落六道輪迴。這是一種理解。
「妙色密圓」,也可以這樣理解:他是在肉身現存的情況之下,已經證到四果羅漢,他雖然現了這個色,但是由他已經證得的空性而顯出來。「密圓」,雖然我現在還有這個有形有相的肉團身,但是我已經證得人我空,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已經不會成為障礙。但是他還沒有把那個人我空顯出來,是不是「密」?但是已經不影響人我空的那種功德妙用,叫「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就是從對色塵的這個悟性而成就了阿羅漢的果位。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你問我修行的什麼法門呢?我就是從色塵這個法門開悟成就。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香嚴童子:就是香嚴菩薩。「童子」,男女未婚者剃度出家稱為童子出家;那半路出家,持戒修行,已經破除了男女這種慾望的修行人也叫童子。「香嚴童子」,顧名思義,是他從香塵而開悟。香塵是通塞、香臭之相。
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諦觀」是觀空,不是跟著有為法轉。觀這個東西,就想它是空的,要把它觀到空。怎麼觀呢?從因緣法來觀照,查無來龍去脈,而歸於空性。
我時辭佛:我跟佛告辭。宴晦清齋:「宴」是表安心;「晦」是默默無聞,無想;「清齋」是身、口、意三業保持清淨。見諸比丘燒沉水香:「沉水香」是一種香料,比較貴重。香氣寂然,來入鼻中:只聞到香氣,並沒有夾雜著那種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