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第57講(1 / 5)

「佛以不變隨緣為生滅,隨緣不變為寂滅,成不思議行」,這就是別教初地菩薩和圓教初住位菩薩修行的法門。「以不變隨緣為生滅」,願身再來的菩薩隨緣顯現天人鬼畜,隨緣顯現有生有滅。「以隨緣不變為寂滅法」,再用智慧觀照,既然是不變隨緣顯現的生滅法,這個生滅法當下是不是就是寂滅法?這叫非同非異。在這個境界中,雖然知道這個理,他刻骨銘心、深信不疑,但是他還要細細地用心來體會,還要來實踐。

所以在見道位首先要樹立起我們的信心,然後以此再進行細細地觀照,就成就不思議妙行。但是不能用凡夫的心態來思來議,也不能用藏、通、別教菩薩的心態來思議,叫不思議行,位在妙覺。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這是解「滅結」。有些人把這個「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作為通教的寂滅,而把下面「忽然超越世出世間」作為圓教的寂滅。那麼我們很難把它分得很清楚,其實怎麼樣圓融都可以。首先來說圓教的「寂滅」,這裡的「寂」並不是對動、對亂而言的那種寂。它不是相對待的寂,這種寂是本寂,本來寂靜,這種寂是三空之寂。也就是把人我空和法我空也再來空掉。三空之寂當下真空妙有,統統變成一個東西了。所以這個「寂」是寂而不寂。這個「滅」,並不是對生而言滅了。寂和滅是一個意思,而且是本滅。仍然是講,你不是兩個都空了嗎?是滅相歸性了吧?我現在把滅相歸性的性也滅掉,再去從空出有。所以透過這三空之寂、三空之滅或者叫三空之空,而展現出真空妙有當下是一。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叫「寂滅」。真正體現出不二法門。

雖然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現空現有,但是一般情況之下,在地藏王菩薩示現成佛之前,這些十方法界能不能滅掉啊?所以這個無比漫長的時間,我們總是對生滅說寂滅。因為地藏王菩薩是最後一個成佛啊,那個時候跟我們一起——好,現在統統現寂滅相,什麼也沒有,所以這個世界上只要還有一個人沒有成佛,只要還有一個泥巴塊沒有成佛,我們這個一真法界就不算圓滿。

現在十法界裡的那些阿彌陀、觀世音、釋迦牟尼,都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出來表法的,他們當下就是我們這些東西。但他們在眾生位已經得到解脫,迴歸到大光明藏。他能體會到我們,可是我們體會不到他們。

「凡夫以現前為世間,妄計諸天神仙為出世間,成有漏識」,能夠相信有天仙鬼神的人就有救,有些人連這些都不相信。六道凡夫把人道作為人世間,把天堂作為出世間,作為佛界。

那麼在見到了一心三藏道理的前提之下,他把這個問題看破了,知道不是這回事,都是我們一個念,但由於他對這種邪知見執著太深,他在開始明白一心三藏的時候,應該是超同居土命濁。實際上也就是說超分段生死證到四果阿羅漢,果位是在七信位。這當然是一種保守的說法。

阿羅漢、辟支佛等二乘人,是「以三界為世間,偏真涅盤為出世間,成無漏識」,四果羅漢知道自己現在是出世間,三界六道的輪迴這些眾生屬於世間,他有這種心態。那麼明白一心三藏道理,從聞思修入,在證道位明白這個道理,就超出了方便有餘土的命濁,而升到菩薩實報莊嚴土,所以果位在十信位。七信位、十信位,再次提醒,都是方便說。也可能七地位,也可能十地位,都說不準。任何人在任何位置起步,都可以一步登天。

「菩薩以生死涅盤皆為世間,以中道佛性迥超二諦為出世間」,這個菩薩主要是指通教禪宗菩薩,也包括別教十回向位以下的菩薩。他們在見到空性以後馬上就悟道,這個有為的世間也是我們的心所變現,所以他就以中道佛性為出世間,以生死和涅盤都作為凡夫的世間。《楞嚴經》前面在「真性有為空」那一段是不是講過啊?「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他在這裡明白,雖然證到了空性涅盤,仍然是凡夫,故以「亦空亦有」這個別教的中道作為出世間。他繼續透過觀照而超出實報莊嚴土這個命濁,到達常寂光淨土。什麼叫常寂光呢?我們現在知道一心三藏,這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不漏一法,不捨一人,不失一事,叫常寂光。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在常寂光淨土。不是把西方極樂世界、常寂光淨土講得玄乎其神,好像非要成為究竟圓滿大佛才是常寂光,不是的。所以這種菩薩的果位在住位以上,從初住位以上一直到妙覺位。

「佛以如來藏性不變隨緣為俱即世出世間」,既可以顯現為世間凡夫,又可以不變隨緣顯現為出世間,那個世間還包括有形有相的願身再來的菩薩顯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