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第55講(1 / 3)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法王子:這是大勢至菩薩,修見大,也就是根大。我們這裡可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修淨土法門的,這段經文是被說為《淨土五經》之一。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是在繼觀世音菩薩之後,作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法號是善住增寶上王如來。與其同倫:「同倫」就是同修、同學之類。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有些法師把這五十二菩薩解釋為菩薩的五十二個位次。圓教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之後還有等覺,在初信位前面有幹慧地,一共是五十二位。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這十二尊佛,據《大彌陀經》雲: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已經修行恆沙劫,好不容易逢到十二尊佛出世,他的緣分還在最後一尊佛。想一想啊,能夠今生今世認可唸佛法門的人也不簡單。我們感到可惜的是,他不能來進入《法華經》《楞嚴經》這個一步登天之法。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阿彌陀佛一個人是不是在專憶啊?一隻手始終在等著接你。「一人專忘」,與佛無緣的不念佛,是不是阿彌陀佛成了單相思?「若逢不逢」,就是熟視無睹。「或見非見」,我們天天看到佛卻不知道佛是什麼,我們明白瞭如來藏道理,有哪一法不是佛啊?你以為這個茶杯不是佛?釋迦牟尼、阿彌陀、觀世音,有沒有哪一尊佛哪一時哪一刻離開過我們啊?沒有。二人相憶,二憶念深:用心念才能唸到一起。

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這裡的唸佛就形成了一種習氣。要注意,唸佛三昧,既有理一心三昧,也有事一心三昧。理一心三昧,告訴大家,那就是法華三昧、楞嚴大定,是從性上、理上唸佛。事一心三昧就是通常講的用方便菩提心,「我要念佛」,他不懂得什麼是佛,但是要督促自己念。念得水潑不進,風颳不動,針插不進。這還只能算是功夫成片,有可能往生。蓮池大師講,從事相上唸佛,縱能往生也在末品。許多人連祖師大德的話都不會聽。講縱能往生就是能不能往生還不一定,即使你能往生也是末品。我們現在就把縱能往生變成「一定能往生」,是不是掩耳盜鈴、自己哄自己啊?

「從生至生」,唸佛求往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大勢至菩薩是不是念了恆河沙數的生生世世啊?你以為怎麼樣?「同於形影」,難不難啊?形和影能不能分開?我們有沒有一個人能「同於形影」啊?看到老爸老媽,夫妻兒女,你這個阿彌陀佛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不相乖異」,就是不相分離,不相對立。人就是影,影就是人。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以這樣的心態唸佛,蓮池大師講,縱能往生也在末品,況且你還不知道能不能往生呢;而且還有一種可能性,你會走火入魔。如果懈怠唸佛,你就不可能走火入魔,也不可能往生。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千真萬確。你現在成佛,佛老子都嫌遲了。若子逃逝,雖憶何為:「逃逝」就是背覺合塵。佛慈悲心再重,不能度無緣之人。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城東老太太,與佛是同年出生,佛去度她,她把門一關……佛示現了種種神通,老太太就是不理睬。所以《法華經》《楞嚴經》再妙,你不信,它度不了你。

這個圓頓妙理,唯智乃知,唯智乃入,唯智乃證。你不能用凡夫的心態打妄想,不能以凡夫的心態去自以為是。你以為走南闖北拜了多少廟、拜了多少寺就怎麼樣?盡虛空遍法界好事給你做光做絕,你都不能成佛,這不是成佛之因。這是佛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講。我們要面對現實,不該花的力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