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第61講(2 / 9)

法道場,遠離各種魔事啊?也就是防止被一些天魔外道附體,防止自己走火入魔。前者是外魔,後者是心魔。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

連稱兩聲:「善哉善哉!」。阿難代眾生請法,功德無量。同時,佛也好,菩薩也好,老師也好,往往因為一個人請法,他會把一個法講得更加圓融,更加圓滿。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汝常聞我毗奈耶中:佛講,你不是常常聽我講「毗奈耶」嗎?「毗奈耶」,就是戒律,也可以譯作善知、調伏——善知自己的種種不良習氣,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

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就是後面的「三無漏學」,依次是「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個「三決定義」可以分大乘和小乘兩個角度來看:小乘人透過種種行持來約束身心,叫持戒;透過約束身心慢慢地把心定下來,然後形成一定的定力;心定了以後,就會靈感爆發。大乘人從聞、思、修起步,聞必有慧。大乘人持戒叫「慧共戒」。他是明白一心三藏,先開悟再持戒,當下戒在慧中,慧當下就是定,叫自性本定。大乘人修的戒、定、慧可以當下一念全部成就,他會不會再去破小乘戒啊?(不會)。可不能錯用了心——我是修大乘戒的,所以小乘戒我能破。那你叫大乘戒嗎?大乘戒是一戒一切戒。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所以這種小乘無漏修持得好,我們能夠得到人天福報;修持得非常非常好,你也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位,乃至菩薩位。但很難很難成就,所謂「恆沙莫一億劫稀成」。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這是第一種清淨明誨,戒淫。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在《楞嚴經》,把戒淫作為第一戒,萬惡淫為首。一切的貪慾以男女之慾貪為最,有了這個貪就有了人類的繁殖,就有了名利之爭之奪。有了淫心,他必然生出種種的貪心。前面講這個十二因緣的時候講過,你如果沒有破除淫慾心,在中陰身投胎期間看到未來的父母在過男女生活時,就會去做第三者,然後就投胎在母親身體中。你偷著看一眼,就落下去了。所以中陰身期間是自由生命時期,很危險也很殊勝,心清淨的人當下成就。所以佛在這裡告誡,「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從根本上來講,修行就是想了生死。但是「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所以修行人如果不明心見性,又不能持戒,將來風險很大。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在定中是不是有神通功夫?神通功夫也是一種智慧啊,那也是種禪智。就是禪定功夫修得很好很好的人,如果不斷絕男女生活,來世必然落到魔道。「上品魔王」,這是第六層天。「中品魔民」和「下品魔女」,在一層天到六層天之間。這是靠修行人比較好的禪定功夫上去的,否則一定是下地獄。這可不是嚇唬大家,這裡沒有什麼正淫與邪淫之別。

阿難不是問佛嗎?大地這麼多人死了以後,來世能得人身的有多少啊?佛用指甲在地上挖了一點土,說只有這麼多人能得人身,大部分人都在三惡道裡。為什麼?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他男女生活不能斷絕。同時過一次夫妻生活就會殺害七萬八千個風蟲,這都是眾生。那他這一生中要傷害多少眾生啊?這些債遲早都要還,而大乘人能解決這個問題。儘管果報很重,但他明心見性了,心量就會很大,就像個大氣球一樣往上升,這些業障不會影響他往生。

你看《楞嚴經》倒數第三段是不是這麼講?一個人所有的壞事都做絕了,殺、盜、淫、妄十波羅夷罪全部給他做了,就在即將下地獄之時,他一念明白瞭如來藏道理,所有的罪過一筆勾銷,變地獄為佛土。所以我們應該不應該珍惜這個大法呀?特別是在家居士,這可是你們的救命法寶!

彼等諸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