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第61講(7 / 9)

縱成無為:即使成佛。必還生人,酬其宿債,你還要再來要還債。

如我馬麥,正等無異:佛成佛以後還吃了三個月的馬麥。你即使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再來,你也有可能還要得癌症,也有可能還要被汽車軋斷一條腿,有可能還要遭到別人的輕慢,還要受罪。所以即使明心見性了,也要嚴以律己。

如果這個人前世是燃過指頭,他今生今世的習氣會非常謹慎,幾乎不會有任何破戒、犯戒的行為。修行是分分己獲,沒有一樣修行會白費你的功德。包括外道的行善積德都是你的功德,但是我們想要當生了生脫死,除了明心見性,沒有其它選擇。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水灌漏卮」,那個杯子漏的,你能不能灌滿吶?一邊灌,一邊漏。「卮」,就是酒杯。

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自己討來的東西,有餘分的都要分給別人吃。「捶」就是打,「詈」就是罵。在大庭廣眾之下,有人打你罵你。「同於稱讚」,你還要生歡喜心。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修行人要檢點自己啊!別說打罵,有時候講我們一句不輕不重批評的話可能都受不了。同修的批評、老師的教誨,我們都要懂得感恩。有些人站得比師父還要高,這種人不能入道,你不能成就。有理也是師父有理,沒有理也是師父有理,你沒有理好講。師父總有師父的道理,不可以打妄想。師父怎麼樣做都是成就你。修行的過程就是自我否定的過程。講第二義諦法,所有人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兒女;講第一義法,都是自己一個人。有什麼好計較的?你能修到這個境界,到哪都是個不倒翁。

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也就是生命都可以供養眾生。特別是對出家眾來講,我們從出家之日起就要發心,我們的生命都要供養眾生,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作為居士,要盡一切的能力來幫助建設道場,弘揚正法,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為己解,以誤初學:你不能用不了義法來為自己辯解。只有弘揚《法華經》《楞嚴經》,這是了義法,是成就眾生的唯一法門。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為什麼把講不了義法放到偷盜裡啊?你講不了義法,耽誤人家的慧命,耽誤人家的時間,在佛法裡是偷盜,你是犯罪。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這是第四種清淨明誨,戒妄語。

具體說來,分為四種:第一,不妄言——不說假話;第二,不綺語——綺語就是講那些無聊的話,與修行沒有關係的話;第三,不惡口——好話要好講;第四,不兩舌——別來回搬弄是非。

《楞嚴經》這裡講的妄語是指大妄語,未證言證,未得謂得。特別是那些修種種氣功、修四禪八定之人,很容易自以為是。開了一個天眼,開了一個天耳,有了一種神通——這種神通鬼神都有,他就少見多怪,自以為已經證道,乃至有的把四禪八定當成四果羅漢,把初禪天當成須陀洹,把開了天眼、天耳就當成明心見性。

「愛見魔」,這是大妄語的原因。所謂「愛」是一種貪心,他為了貪圖供養。所謂「見」是一種我執,自以為已經證到某種果位。所以「未得謂得,未證言證」。第一種呢,把附體的那些鬼神當成菩薩,什麼南海觀世音吶、什麼藥師如來呀,這樣的情況多得很。第二種是被附之人。他自以為是菩薩,接受供養。

未得謂得:一般從菩提道上來看,他說他開智慧了,明心見性了。未證言證:一般是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