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講記第八卷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捏目,亂華髮生。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這是畫龍點睛,十二類眾生每一類眾生都具足其它十一類眾生的特性——我們現在雖然是人道,但是有沒有佛菩薩那個光亮啊?有沒有鬼畜的那種黑暗呢?都有啊!換一句話說,那十二類眾生每一類眾生有沒有其它十一類眾生的那種特性啊?都有。但是我們在顯現為某一類眾生的果報的時候,它這種特性占主導地位,為主流。明白這個道理至關重要啊!重要在哪裡啊?我們有佛性、有鬼性、有畜生性……我們學了大法後,這個金剛種子是不是會成為主流啊?八識田中強者牽,最強無過於一心三藏金剛種子。由此你就知道佛為什麼講受持一句《法華經》,生一念歡喜心,蒙佛授記。
猶如捏目,亂華髮生:所捏之目可說為真如、空如來藏,所亂之華可說為虛妄、不空如來藏。「捏」,有捏必有放,是不是智慧妙用啊?所以把這個「目」作為法身功德,把「華」作為化身功德,把捏和放作為報身功德。三個功德、三個如來藏,相互對應。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就是真真如性,就是一個心。真真如性既不是真也不是妄,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也不是空不空,但是它可以現空、現不空、現空不空。所以當真真如性顯現出「捏」這個報身功德的時候,當下是不是就顯現出亂華——不空如來藏這個虛妄之相啊?當真真如性不捏了,是不是就顯現出那個目啊?這個時候能不能看到出亂華了?是不是當下就顯現出真如?
注意,要善於用《楞嚴經》前文解釋後文,後文解釋前文,有時候把《法華經》跟《楞嚴經》互相來解釋。這就是以經解經,再加上會打比方,你就是一位相對圓滿的講經法師。而不可以老是打官腔,抄著別人的腔調,變來變去就變成自己的講稿。講經說法可不是這樣。
顛倒妙圓:這就是在講前面的二轉依號。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真淨明心」當下是不是「虛妄亂想」啊?在這裡是講具足十二類眾生顛倒妄想。那再到下面來講,是不是具足六十聖位的菩薩啊?我們當下是不是就是十二類眾生?當下是不是六十聖位的菩薩呀?這一個人當下就統統具足。這個茶杯蓋盡足以為一真法界,要明白。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你想成佛,非《法華經》《楞嚴經》而不可。於是本因元所亂想:「本因」就是真心本來面目,煩惱心、菩提心都是本因,都是真心本來面目,只看你怎樣把握而已。立三漸次,方得除滅:三個漸次只是我們修前的一種準備而已,真正的修行還在後面。
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這是打比方,我們的真心隨淨緣證聖果,他有前方便。一個瓶子裡裝的是老鼠藥,這裡叫毒蜜,我們光把它倒掉,裡面是不是還有殘渣餘液啊?這是比喻心裡還不清淨。
「除去毒蜜」,這是持戒,三皈五戒,去除粗重的見思煩惱。「以諸湯水並雜灰香」,然後用湯水再衝一衝,是不是又除去一部分呢?「湯水」是表定力,不光這些事情不做了,還要想一想為什麼不能做,做了以後會造成什麼後果,始終處於這種禪定觀照之中。「並雜灰香」,開水衝一遍還不夠,還有味道,所以再搞點灰香,繼續擦洗瓶子,這是表慧力。慧力是不是帶有創造、發明性呢?這是用心更細了,也就是想一切辦法把煩惱習氣要清除,好把心定在修證過程中。當然這本身也是一種修證,但這隻能是作為戰前的準備工作。「後貯甘露,「甘露」就是證如來果位。以後在這個位子上慢慢地佛有些具體的標準在這裡,我們去對照。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三種漸次:就是分三個階段,我們達到一種境界。
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一者修習」,第一個過程實際叫助習——輔助修習。「除其助因」,它不屬於根本戒,屬於我們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但你不把這個問題搞明白,你很難安心。比如抽菸、喝酒屬於叫遮戒,它不是根本戒,但是你很可能會在犯了遮戒以後引發你去犯根本戒,所以我們要先除掉這些助因,先從比較容易改正的地方下手,由淺處往深處走。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真修」難度比較大,就要真刀真槍地去糾正我們最難改的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