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75講上(1 / 4)

楞嚴經講記第九卷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這是在總結了欲界天以後,佛又再次提醒,不要在事相上執著,而是要用心觀照。

禪那:譯作靜慮,靜慮就是用心觀照,要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禪那」在不同的段落中,表達的意思不同。比如在五十五個菩提路中,它是著重表證道的標準。

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從這裡往下,開始介紹有色界十九層天修行的情況。

梵眾天:這是第七層天,是初禪天的第一層天。禪天有四個,每一個禪天都分上中下三個等級。

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在第六層天的天人基本斷絕了男女生活,但不是完全斷絕,淫心已除,淫行尚存。再進一步圓融,行也沒有了。也就是不管在動中、定中,想也好,念也好,這個愛染沒有辦法生起來。你沒有這個心,在欲界就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也就可以升至第七層天。要明白,你這個心性必須與外界的氣氛相適應。

修行人一定要用好自己的心,將來在什麼國土,就是由你的心所決定。你心裡充滿著智慧,充滿了大乘佛法,你將來就在大乘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如果心裡充滿著是非心、爭鬥心,那你將來在鬼道、畜生道肯定是跑不了的。

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從第七層天開始就進入梵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都叫梵天。「梵侶」是最基礎的一點,就是他已經不是欲界眾生。「梵」是表清淨義,「侶」是表眾。

印度的民族盛行修行,以外道居多,他把梵天人看作是佛菩薩,把自己看成是梵天的後代。因為他們有這種迷信,而且非常迷信,所以佛教化眾生是不是首先選擇有迷信的地方啊?如果連迷信都沒有的地方,你根本不可能弘揚佛法。因為他有一種精神依託,所以佛再利用他們這種迷信來把他們引導到正信。梵眾天人身高半由旬,相當於五十里,壽命是二十小劫。菩薩既可以在二十八層天,也可以在佛土教化眾生,也可以在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教化眾生。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欲習既除:這是指第七層天。離欲心現:是繼續總結第七層天的道行,一般說為戒德成就。身戒到心戒都已經圓滿。於諸律儀,愛樂隨順:這是講第八層天境界,也就是初禪天的第二層天。第七天「離欲心現」是戒德成就,帶有強制性。到了這一層天對於這些戒律是「愛樂隨順」,已經變成自己良好的習氣。我們受持大法也要有一個過程,一開始好像帶有強制性地來學習,這個法不學不得了啊,等你學進去以後你越學越想學,越來越有法喜,這個定力境界就在提高。是人應時能行梵德:第七層天是隻管好自己的身心,而此界天人不僅要自利,還要教化眾生。

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輔」是輔佐的意思,輔佐誰呢?大梵天。此界天人身高是一由旬,壽命是四十小劫。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身心妙圓:總結第八層天的境界。既能利己,也能利他。威儀不缺:在第七層天以上的人已經脫離了欲界苦惱,身心更加清淨光明。清淨禁戒:一層天一層天地往上升,每一層天的清規戒律都很嚴格。雖然很嚴格,但已經成為天人的一種自覺的規範,所以他的層次才能往上升,他完全靠這個清淨心往上升。天人主要是靠行善止惡來積功累德,充分體現出攝律儀戒,一旦觸犯了天條,就要被罰到下界。加以明悟:第七層天是自利,第八層天是自利利他,在自利利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些智慧,所以管理的才能是在實踐中成就。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管理才能進一步地提升,由在第八層天的管理過程中升到第九層天做大梵王。

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這是天道第九層天,也是初禪天的第三層天。此界天人身高是一由旬半,相當於一百五十里,壽命是六十小劫。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一切苦惱:是指欲界種種苦惱。我們都能切身地感受到欲界之苦,有衣食住行、男女生活、人我是非、生老病死……每天都在煩惱中糾纏。所不能逼:那麼到了初禪天,這些問題已經解決了。

雖非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