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
然說著對他失望,可內心卻是極為讚賞他的。了了的事不算第一次了,真正的第一次是在南啻分別時。
他得知裴河宴將佛骨念珠送給了了時,便知道,了了對裴河宴而言是不一樣的。
了了第一次寄信來時,過雲就在裴河宴身側,他親眼看著他收到信像是從泥封的軀殼中甦醒,變得鮮活生動。即使知道這樣很掃興,他當時仍是點了一句:“不想承受的重量,拿起容易,卸下卻難。”
不過一封信,當時看了也就看了。
可他卻遲疑了。
要說喜歡,那時肯定還不是。可即便兩人天各一方,他僅是旁觀著她長大,卻還是在重新相見的那一刻,義無反顧地將兩人的人生重量都抱進了懷裡。
過雲嘆了口氣,既嘆命運造化,又嘆命運捉弄。
裴河宴不是佛門弟子,可他只要蹚過這道大坎便能受戒成為他的親傳弟子。修行至大限,憑他累世的功德,成就佛身也是指日可待。
過雲不忍,也不捨,這才一直不願鬆口。
其實想要還俗,流程十分簡單。即便是佛門弟子要回歸紅塵,只要師父開口放人,即刻便能回到俗世。
通常,師父同意弟子還俗後,會舉行還俗儀式。僧人做完懺悔,告別自己的僧侶生活後,去相關部門更改僧客的戶籍狀態,便算了結。
裴河宴本就是俗家弟子,他不願為僧,連最後一步更改戶籍都不用做。只是他與過雲的淵源牽扯太深,縱然想要放棄修行也必須得等過雲鬆口。
所以他才在做下決定後,並非先找了了,而是在過雲這裡蹉跎至今,只為求得過雲一個應允,先回到紅塵。
可自古以來,難的從來都不是還俗,而是出家。
出家一看佛緣,二看發心,三驗其志,需重重過關,並非可朝令夕改的。
裴河宴一旦墜入紅塵,累世的修行皆算破戒,化為湮滅。他再想重新開始,也絕無可能了。
“你每日都來我這,可日日不改心意,師父心中也是猜想,你一定有非她不可的理由,重要到願意捨棄累世修行的功德。我不欲阻攔你,只是需要再告訴你一遍,這事落定便再無法更改。”
香篆已經打好,過雲放下香鏟,抬眸看著裴河宴,問了他最後一遍:“你可真的想好了?”!
北傾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