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下)(1 / 2)

小說:大國化工 作者:都滿弘

盧洪濤向耿志揚問起了事關氮肥公司未來發展的規劃,在座的諸位領導禁不住豎起了耳朵,想聽聽昔日的戰略研究部主任會有什麼高明的見解。 面對眾人熱切期盼的目光,耿志揚並沒有退卻,當仁不讓道:“老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別看咱們公司現在發展的勢頭很猛,但是存在一個先天性的缺陷。” 先天性的缺陷?田連營等人聽罷不由得面面相覷,暗自心道:“氮肥公司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就發展到如此地步,怎麼會有先天性的缺陷呢?要是有的話,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只聽耿志揚繼續說道:“我們是從小氮肥企業起家的,所以最基本的合成氨生產裝置存在著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的缺點,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 八十年代以前,對氮肥企業規模的劃分的標準是合成氨年產量。年產量小於六萬噸的屬於小氮肥企業。年產量在六萬噸以上三十萬噸以下的屬於中氮肥。年產量在三十萬噸以上的當然是大氮肥了。 安海市氮肥廠1978年建廠時,合成氨設計產能為年產五千噸,因此毫無疑問屬於小氮肥企業。而那年耿志揚去過的江陽石化,他們建設的大化肥裝置,合成氨年生產能力達到了三十萬噸,因此妥妥地屬於大氮肥企業。 至於他們倆之間的那些中氮企業,最熟的例子就是省化集團。他們有一套1830裝置,合成氨年產量達到了十八萬噸。 當然,隨著八九十年代各個小氮肥企業採用填平補齊的方式對合成氨裝置進行了擴能技改。原本年產幾千噸的裝置,經過幾次技改之後,產能擴大到六到八萬噸,已經超出了小氮肥上限標準。 再加上有些小氮肥企業籌集資金新上了813裝置,從而讓小氮肥和中氮肥企業之間的產能差距逐漸縮小甚至消失,所以後來小氮肥企業的標準重新被劃分為單套合成氨裝置年產能在十萬噸以下。 大家聽到耿志揚說到了關鍵之處,一個個不由自主地瞪起了眼睛。 耿志揚一語道破天機:“我們公司最致命的缺陷是廠區太小,幾乎沒有繼續發展的潛力,還沒有辦法向外擴充套件。” 安海市氮肥廠由於是小氮肥企業,因此建廠時批覆的土地面積僅有不到三百畝。更要命的是,廠區周邊都是附近村莊的基本農田,想透過徵地的方式來擴大廠區可謂是困難重重。所以想在這片廠區裡繼續建設新的裝置,現在已經是無地可用了。 廠區太小限制了企業發展,想擴大又不可能,的確是擺在氮肥公司面前最大的一道難題。 智文閣忽然道:“不是還有化肥廠嗎?他們那兒不能上新專案?” 作為氮化公司一把手的尚秀娟趕忙解釋道:“合成氨改造和硝酸專案建成以後,化肥廠剩下的空地也不多了。等老合成氨和尿素裝置也改造完,剩下能用的地就更少了。” 田連營知道耿志揚向來不打無把握之仗。既然他當著大傢伙的面說出這個難題來,那他必定已經想好了解決的對策。 “耿總,你當年是咱們廠的戰略研究部主任。”他認真求教道:“廠區受限的難題,你有法子解決嗎?” 眾人聽到他又提起當年耿志揚擔任過的戰略研究部主任一職,情不自禁勾起了往昔的回憶。 那時候田連營和盧洪濤還是水火不能相容的兩個死對頭,對耿志揚那更是恨不得置之於死地而後快。沒曾想幾年之後,雙方又成了一條戰壕裡的親密戰友。 這世道,有些事還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實在是弄不明白。 耿志揚睿智一笑道:“我當然有了,就怕大夥聽了不同意。” “你先說說。”田連營催促道:“說了我們才知道行不行啊。” 耿志揚笑了笑道:“我的辦法是,既然咱們現有廠區已經無法擴張,那麼就在別處再徵一塊地來建設新廠區。” 徵地建新廠區? 一眾領導聽了無不面露驚訝之色,心下紛紛感慨道:“耿志揚還真是敢想啊!我們在老廠區待得好好的,他竟然想著另闢蹊徑建設新廠區。新廠區建好了,老廠區怎麼辦?難道不要了嗎?” 田連營琢磨了一會兒道:“你覺得咱們在哪兒徵地比較合適?” 耿志揚胸有成竹道:“現在城市建設擴張得很快,所以新廠區不能選在城區附近。郊區也不行,因為現在的郊區用不了幾年也會變成市區。” 儘管安海市是三線小城市,但最近幾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擴充套件得飛快。雖然還比不上後世瘋狂基建時代的發展速度,但比起九十年代以前來絕對稱得上是無比迅猛。 正在大夥心有慼慼焉時,只聽耿志揚又道:“現在市區周圍的地價也不便宜,每畝漲到了幾十萬。我覺得咱們既然要建新廠區,面積絕不能小了,至少不能低於一千畝。” 一千畝地!? 在座的各位領導聽到他的胃口如此之大,竟然想著一口氣徵上一千畝地,一個個驚得瞠目結舌。 盧洪濤忍不住道:“志揚,就按每畝地三十萬計算,一千畝地就要花上三個億啊!咱們公司上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