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引導他們的導彈。
“資料是從後方的預警機上接受的,我們只負責中段引導工作。這段過程是很無聊的,大部分的工作都由計算機在負責,我們的任務就是盯著計算機,預防可能出現的錯誤。雖然大家都很小心,精神都高度集中。但是問題還是無法避免的,記得當時中隊裡另外一個小隊就有架F…11的電子系統出了故障,最後不得不放棄了他發射的那6枚導彈的引導工作,算是浪費了6枚導彈……
“40秒後,我們與日本機群的距離已經縮短到了80公里,這時候,杜大隊馬上就發出了新的命令,讓我們把另外的4枚AA…12都發射了出去。對於射程能夠達到100公里的AA…12來說,80公里的距離已經太短了,即使那些日本的戰鬥機這時候掉頭逃跑,也來不及了。
“同時,我也知道,日本戰鬥機也發射了導彈,他們絕對不會讓雙方之間的距離再接近20公里,在AIM…120或者AIM…2導彈的最佳射程內發動攻擊。同時,我們的引導工作也進行到了最關鍵的時候。當時的電子系統還不夠先進,即使都是我們國家最好的技術,一架F…11也只能夠同時引導6枚導彈,所以,第二批導彈都採用了慣性中程制導模式,我們的所有注意力都用到了對第一輪導彈的引導上……
“再過了10秒鐘,我們結束了引導工作。此時第一輪導彈距離日本機群只有20公里了,AA…12E已經能夠使用自身的火控雷達進行攻擊。而我們也必須得‘逃命’了,此時我們的第二批導彈距離日本機群還有60公里,日本的導彈與我們的距離肯定也差不多了。
“整個編隊轉彎之花了10秒鐘,這已經是很難得的成績了,而這又讓日本人的導彈接近了15公里。然後,我們開始集體加速,準備要逃過這一輪導彈攻擊。當時我還沒有實際的空戰經驗,對中、遠距離空戰的意識還停留在課堂的理論上,當然,我也拼命的壓著油門,希望能夠飛快一點,全大隊的人幾乎都是這麼做的……
“因為少了導彈產生的阻力,這次我們只花了45秒鐘就加速到了2馬赫,而當我們提高到最大速度的時候,導彈告警機已經叫了起來。在那最危險的十秒鐘內,我都不知道我幹了些什麼,只是拼命的壓著油門,跟隨在大對仗的後面拼命的逃跑著。也許我算是很幸運的吧,當我們逃出了日本導彈的最大攻擊距離的時候,我還能夠在天空自由的飛翔,但是卻有15名戰友無法再繼續下面的戰鬥了……
“我們重新完成編隊之後,在大隊長的帶領下,又殺了回去,這之前,已經將跳傘飛行員的座標傳給了後面的營救部隊,而我們也收到了前兩批導彈的攻擊報告。我們的成績非常不錯,日本人的傷亡比我們大多了,僅僅能夠確認被擊落的日機就超過了89架……
“雖然我們在第一輪的空戰中,因為進行了兩次導彈攻擊,並且取得了提前進攻的優勢,讓我們能夠以優勢兵力迎戰剩餘的日機,但是當我們用光了所有的中程導彈之後,我們的優勢已經不明顯了,現在每架戰機只有2枚格鬥導彈,而日本的F…15J是能夠攜帶4枚格鬥導彈的……
“因為在這之前,我只在‘空軍訓練聯隊’(中國的‘TOPGUN’部隊,專門訓練戰鬥機飛行員的格鬥能力,但是在遠端武器被大量使用,且佔據了支配地位之後,空軍飛行員的格鬥訓練量已經大大的減少,一年由20個小時減少到了10個小時)進行過10個小時的格鬥訓練,所以我對即將到來的殘酷的格鬥沒有一點的心理準備。所以,我只希望日本那些F…15J將本來用於攜帶AIM…9導彈的掛架都裝的是AIM…120,這樣我們才能夠保證取得勝利……
“當我們經過一分鐘的奔襲,與日本戰鬥機群進入目視空戰的時候,我的希望也破滅了,那些按照標準配置攜帶導彈的F…15J的火力比我們強大得多,而且都是用的AIM…3與AIM…9X格鬥導彈,比我們使用的‘霹靂’11(AA…11S的國內代號)一點都不落後。而且日本飛行員也都使用上了頭盔瞄準儀,讓雙方之間的格鬥必須要依靠飛行員的技術了……
“在以往的空戰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是雙機編隊,一架主機,一架僚機。而在臺海戰爭中,杜大隊首先對老舊的空戰編隊進行了改進,將雙機發展成了三機。在進行攻擊的時候,兩架戰鬥機負責攻擊,一架負責掩護;而遇到危險的時候,兩架負責掩護,一架負責繼續攻擊。這能夠讓我們的攻擊持續不停,同時攻擊時的力量也更加強大了,防禦時也能夠有效的對付各個方向的威脅。從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