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被美國政府命令停了下來。兩天之後,這位特使才踏上了前往中國的專機,而此時,美國特使的任務也改變了,他不再是前去阻止中國繼續發動戰略進攻,而是要去平息中國的怒火!
在美國特使的“努力”下,或者說是中國轉手就賣了美國一個順水人情,世界大戰的警報解除了,但是中國政府的態度仍然很明確,在確認沒有別的超級大國準備干預這場戰爭之前,中國不會放棄戰爭的警惕,世界大戰隨時可以打,只要有人願意打,中國就奉陪!
從根本上講,中國這只是阻嚇策略,即使對中國來講,世界大戰都絕對不是最佳的選擇,只是最後的選擇!如果真打世界大戰的話,中國的損失不會比任何一個國家小,道理很簡單,現在中國國內累計的財富並不比歐洲與美國少,而且中國有更多的目標容易遭到打擊,中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要到2046年底才開始恢復,而要重新具備戰前的戰略防禦能力,至少要到2050年左右了,在這期間,中國就如同一位手中握著利劍,卻並沒有任何鎧甲防禦的戰士一樣,只能夠依靠手中的利劍威脅別人,自身也絕對會在最後的決鬥中遭到致命的傷害!而中國手中的這把利劍,也就最多刺穿一個敵人的胸膛,對於美國,中國只有放棄,那麼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就將成為最大的贏家,這並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當然,在中國這種赤裸裸的,幾乎是明著來的戰略威脅下,歐洲的態度老實了很多,至少再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要求中國停止戰爭,而且也禁止了向日本輸出核潛艇,等敏感性武器的行動。美國的態度自然改變了許多,如果沒有太多的理由就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的話,那麼對美國根本就沒有一絲好處,還不如在一旁坐山觀虎鬥,不管怎麼樣,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損失絕對不小,美國卻一點代價都沒有付出,這當然是好事了!
這次“世界大戰危機”是整場戰爭中最危險的一次,如果此時中國,歐洲有一個國家控制不住自己,哪怕做出一點點出格的事情,比如中國要是封鎖了蘇伊士運河,或者歐洲同意向日本出售核潛艇的話,那麼結果是難以設想的,恐怕世界大戰在這個時候就爆發了。當然,這之後,也並不是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但是隨著戰局的發展,中國勝利的結果越來越明顯,到最後,即使歐洲仍然不願意看著日本戰敗,但是在迴天無力的情況下,歐洲也就放棄了努力!
正是在這次“世界大戰危機”的威脅下,戰後,所有超級大國都發現自己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太脆弱了,根本無法在一場全面核戰爭的環境下保證國內的安全。所以,在中日戰爭結束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第二次冷戰升溫了,各超級大國的行動非常統一,即加強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著重開發了新的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同時,開始研製各種對付核武器的新式武器。而正是在這之後,核武器的威脅才逐漸降低,當核武器已經無法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時,才真正具備了爆發“熱戰”的條件。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也許,核武器給人類帶來的不僅僅是坐立不安的弊端,一種能夠有效威脅到全人類生存,如同一把架在人類脖子上的刀的武器,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如果當人類失去了毀滅的威脅之後,那麼世界大戰就絕對無法避免!這就是“動態和平”的根本要點,這也成為了指導人類後來發展的最重要理論基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和平,只有建立在有效威脅基礎條件上的和平!
從另外一個側面來看,其實這也是一場大國之間的遊戲,後者說是一場牌局。三個超級大國手中的牌,就代表著他們的實力,但是在一場賭博中,實力雖然是關鍵的因素,但是有的時候,一位賭徒的膽量卻也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不戰,而先怯人之兵,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歐洲不再蠻橫干預這場戰爭,而美國態度也十分模糊之後,中國也就再沒有了任何國際上的阻力,開始全面展開戰略反攻行動。在奪取了菲律賓群島北部地區之後,下一步的行動就是攻佔琉球島,然後逐步向西太平洋深處發展,完成戰略上的迂迴包抄,等到整個日本被圍了起來之後,那麼日本的末日也就到了!但是,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中國即將登陸琉球島的時候,日本的動作卻快了一步,在威克島,以及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登陸了!
可以說,日本向南發展,進攻密克羅尼西亞,甚至太平洋上更南端的島嶼,早已經在中國的預料之中了。在第4艦隊對日本在南鳥島,硫黃群島,小蒞原群島等地的海上物資生產基地進行打擊之後,日本的戰爭物資生產速度降低了40%,現在中國又攻佔了菲律賓北部地區,使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