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地下防禦網。另外,大部分的正規軍也由地面基地轉移到了地下基地裡去,只在地面上留下了很少的巡邏部隊。這就是英國軍隊的防禦辦法,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放棄地面上的戰鬥,儲存力量,在龐大的倫敦市區內與侵略者周旋!
而在幾個月的時間內,英國軍人還擴建了倫敦的地下建築系統,並且透過地下通道將周圍的數座衛星城市聯結了起來。這樣一來,整個大倫敦區都形成了完善的地下防禦系統。因為大部分的地下防禦系統都是呈管道狀的,而且是網路分佈,有很多的亢餘坑道,美軍就算使用重型鑽地炸彈摧毀一部分地下坑道,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地下防禦工事全都摧毀。這樣一來,美軍除非使用數萬枚高成本的鑽地炸彈來逐個打擊地下設施之外,就只能夠派遣部隊進入地下坑道與英軍作戰了!
英國人等待的就是這一結果,恐怕現在美軍的彈藥庫內都沒有那麼多的鑽地炸彈吧,那麼他們就希望美軍到地下工事裡來戰鬥,這是英國軍人的天下,在這樣的戰鬥環境裡,武器裝備的先進效能已經是次要的因素了,個人的作戰能力,戰鬥意志,以及對環境的熟悉程度是最為重要的,而在這三個方面,英國軍人都佔有優勢。
很顯然,英國軍人從來沒有想過能夠在倫敦阻止敵人的進攻,但是他們也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放棄抵抗。既然戰火已經被強加到了他們的頭上,那英國人就只有站起來,英勇的戰鬥!而美軍也肯定沒有想到英國人的抵抗意志會這麼的堅決,所以,在進攻倫敦的時候,美軍的準備顯得非常的不充足!
最初,美國是想用30萬軍隊,大概12個師的兵力來進攻倫敦的。表面上看起來,這麼龐大的兵力,再加上強大的火力支援,這肯定能夠攻佔倫敦了,但是很快,美國指揮官就認識到,倫敦不會是一個能夠被輕易攻佔的城市,有了伯明翰與曼徹斯特的教訓,美國也學乖了很多。所以,他們將進攻倫敦的計劃推遲了一個月,等到第四批部隊到達之後,才開始向倫敦進發,這時候,美軍可以用來進攻的地面部隊已經達到了60萬,其中包括12支陸軍的正規師,10支新編部隊,以及4個國民警衛隊師的龐大兵力!但是,60萬的進攻部隊也如同泥牛入海一樣,很快就被淹沒到了倫敦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倫敦半年的攻防戰中,美軍先後投入了120萬地面部隊,在顛峰時期,保持在前線的作戰部隊達到了65萬,其中大部分的國民警衛隊師後來都被替換下去了,全部換上了正規陸軍部隊。但是,倫敦攻防戰仍然整整打了半年,英國人的集體抵抗才算結束。雖然此時英國政府已經遷出了倫敦,但是英國人沒有投降,仍然在各地繼續抵抗著侵略者。而倫敦也一直作為抵抗中心而存在!
在英軍的集體抵抗結束之後,仍然有數萬游擊隊員活躍在倫敦的街頭巷尾,並且繼續利用著倫敦的地下設施與美軍周旋著。他們的抵抗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直到後來英國海外軍團殺回本土,將美國人趕出倫敦的時候,這些長年堅持在戰鬥一線的英國勇士才放下了武器,離開了他們藉以藏身的地下坑道,來到了地面上,並且迎接了自己的同胞!
可以說,倫敦軍民的抗戰經歷就是整個英國的抗戰經歷,是一個縮小版的英國戰場。在這裡,數十萬英國人用生命,熱血證明了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忠誠,也證明了他們打擊侵略者的決心!倫敦是一座不屈的城市,即使表面上,它已經被征服,但是實際上,倫敦一直是戰鬥著的一臺機器!美軍為了維持在倫敦的統治,常期保留了一支近20萬的駐防部隊,而正是倫敦軍民的不屈戰鬥,讓美軍無法在其他戰場上投入更多的兵力,為整個戰爭獲得最後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美軍進攻倫敦的方式,魏明濤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因為有了伯明翰的教訓,這次美軍不沒有再進行正規的地面戰鬥了,這是他們承受不起的傷亡代價,一個伯明翰就讓上萬名美軍陣亡,數萬美軍重傷,而倫敦的人口是伯明翰的5倍,面積是伯明翰的6倍,其防禦設施的堅固性更是伯明翰所無法比擬的。如果美軍仍然按照以往的方式進攻的話,那麼攻佔倫敦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將相當的巨大!
事實也證明,如果美軍再繼續用以往的方式進攻的話,他們將不可能輕鬆的獲得勝利,而英國戰爭僅僅是美軍這次大規模反擊的開始,如果在英國流太多的血,那麼他們哪還有力量向歐洲大陸發動進攻呢?
更重要的是,倫敦軍民的抵抗意志讓美國人認識到,這座城市將橫難以攻陷。雖然從規模,人口密度,以及防禦設施方面來看,倫敦與莫斯科有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