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相似點,但是當時俄羅斯人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其抵抗意志也相當的脆弱了。而在那樣的情況下,中國仍然集中了5個集團軍群,超過120萬的地面部隊向莫斯科發動進攻,最終才攻佔了莫斯科!而倫敦的人口比莫斯科多了500萬,面積比莫斯科還要大一些,加上英國人更加頑強的抵抗意志,幾乎全民皆兵的動員行動,美軍想用區區幾十萬部隊就攻佔倫敦,這幾乎是痴人說夢!而這也是美軍花了半年時間才攻下倫敦的主要原因!
說實在一點,倫敦其實並不是被美軍攻佔的,而是因為抵抗部隊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幾乎打光了所有的彈藥,也沒有食物供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居民的生存,才放棄了大規模的抵抗!而實際上,英國人的抵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可以說,倫敦就是英國人不屈意志的體現,一場轟轟烈烈的倫敦保衛戰,再次讓世界認識了英國,也讓英國人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與地位!戰後,有很人人分析倫敦保衛戰的價值,大部分人都認為,英國人承受了那麼巨大的犧牲,最終仍然沒有守住倫敦,這證明保衛戰本身並沒有價值。當然,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觀點,而實際上,倫敦保衛戰是相當有價值的。從軍事的角度上講,倫敦保衛戰將美軍進攻歐洲大陸的時間拖延了近半年,並且在戰場上導致數十萬美軍陣亡或者喪失戰鬥力,這為後面在歐洲大陸上的戰鬥贏得了更大的優勢。其次,從政治的角度上來講,英國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其在歐洲的大國地位,如果沒有倫敦保衛戰,沒有英國軍民的英勇表現,那麼還有誰在戰後承認英國在同盟國中的重要地位?難道就如同法國人再次放棄巴黎一樣,也想獲得主要國家的地位嗎?可以說,倫敦保衛戰的價值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戰場之外產生的影響,由此給同盟國士氣的鼓舞,對同盟國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帶來的決定性影響!
第九章 保衛亨登
第九章 保衛亨登
倫敦至少有三個層面上的含義,其中大倫敦郡是如同中國省一級的行政單位,而在郡以下,又含有大倫敦市這個概念,即包括倫敦市周圍所有小型衛星城市的大倫敦市區。最後才是倫敦市區的概念。從這三個層面上講,倫敦保衛戰應該是從保衛大倫敦郡的戰鬥算起走的。雖然從規模上來看,在倫敦市區外圍的戰鬥一直不算是最激烈的,但是英國軍人卻在這些中小規模的戰鬥中表現出了自己頑強不屈的意志,而且,好幾次小規模的戰鬥都極具代表性,其中以保衛亨登的戰鬥最為經典。可以說,這是在倫敦市區外的所有中小規模戰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
亨登雖然只是一座只有幾十萬人的中型城市,但是它所處的位置非常的重要。這是由盧頓通往倫敦的鐵路交通線的中點,同時也是倫敦北面高速公路的交通樞紐,更是倫敦北面防禦的中心地區!所以,當美軍的鋒線推進到大倫敦郡之內的時候,亨登的重要性就相當的明顯了。而在美軍的作戰計劃中,攻佔亨登,將其作為進攻倫敦的跳板,是整個倫敦戰役中相當關鍵的一環。美軍進攻倫敦的主力部隊就是由北向南進攻的,而亨登是擋在他們前面的第一道障礙,要想進攻倫敦,就必須要攻佔亨登,並且將這裡作為進攻倫敦的起點!所以,美軍在南下的時候,出動了兩個師的兵力去攻佔亨登。當時,美軍指揮官認為這兩個師的兵力足夠了,英軍在亨登的防禦部隊只有2個旅,但是,他們仍然嚴重低估了英國軍隊的防禦能力!
在進攻到倫敦市區之前,美軍一直是用地面部隊進行平行推進的,一方面是要壓縮英軍的防區,另外一方面則是讓空中突擊部隊得到充足的休整時間。所以,當時對亨登發動進攻的是美軍新編第21師,以及國民警衛隊第35師。這是兩支新部隊,其中新編第21師雖然在國內進行了一年半的訓練,但是大部分官兵仍然沒有實戰經驗,只有少數的基層軍官是從別的部隊調來的,參加過前面的地面戰鬥。而在到達英國之後,該師並沒有參加正規的戰鬥,一直擔任預備隊。而現在,他們被調了上來,也是替換主力部隊,讓主力部隊得到休整的時間!國民警衛隊第35師則是一支美軍的預備役部隊。美國的預備役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其國民警衛隊其實就是正規的預備役部隊,在和平時期,國民警衛隊的官兵都是社會上的人員,只是每年進行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的軍事化訓練,其裝備都是現成的,大部分儲備在美軍國內的基地裡面。而到了戰爭時期,這些部隊就成為了正規軍,雖然其戰鬥力要比一般的正規軍差一些,但是比起大部分的新編部隊來講,其戰鬥力都強了很多。在很多時候,國民警衛隊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