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斯坦人的和解是人類大和解的一個縮小版本,也算得上是一塊試驗田吧!這兩個敵對了上百年的民族都能夠相互和解,那麼別的民族為什麼做不到?也正因為兩個民族的和解,以及共同的努力,最終他們在中東地區的不毛之地上完成了一個奇蹟,建設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會,以及世界上最和睦相處的國家!
同樣的民族和解在世界各地都有,比如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獨立運動在戰後也平息了,而西班牙政府採取的民族和解政策得到了廣泛的支援。英國與愛爾蘭的爭端也結束了,到最後,這兩個國家還完成了統一。在斯里蘭卡,在印尼,在緬甸,在寮國,在很多很多的國家,民族和解成為了主流,因為所有國家的領導人都認識到,只有民族和解,只有國內的安定與繁榮,才是國家發展的硬道理!
當然,在這中間,中國所起到的作用相當的明顯。比如在中東地區,中國為新成立的以色列…巴勒斯坦聯邦提供的幫助,讓這兩個民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治癒戰爭的創傷,同時打下國家的基礎。
在英國與愛爾蘭,中國提供的經濟援助使得兩國的人民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這才有了民族和解的基礎。幾乎在所有國家,都可以看到中國援助的影子,當時,中國的影響幾乎滲透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去!
戰後,中國一共向國外派遣了4500萬人的援助人員,其中大部分是建築施工隊伍,而這些人中間有不少的人就是退役的中國軍人,有的甚至是直接從當地駐軍轉變而來的!別小看了這4500萬人的影響,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與幫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戰後迅速的恢復過來,因為當時大部分國家的優秀工人都已經在戰爭中消耗得差不多了,而只有中國仍然有足夠的工人隊伍,可以為建設出力!
也別小看這4500萬勞動力對中國本身的影響。其實,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也嚴重缺乏勞動力,很多工廠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所以無法維持生產!而根據中國政府公佈的資料,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年,中國國內需要的勞動力數量,與實際的勞動者數量之間的差距達到了8500萬,這還是將所有的婦女都算進去的結果!而僅僅是產業工人的缺口就達到了3000萬!因此,中國會在戰後接收其他國家的戰爭難民,以充實自己國內的勞動力市場!
這似乎與中國向外界派遣援助大軍是矛盾的,但是實際上並不矛盾!中國派出去的全都是掌握了熟練技能的產業工人,這些人幾乎不需要經過任何培訓,就能夠勝任工作崗位。而當時,中國接收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卻沒有一點產業工人的素質,需要經過培訓才能夠成為技術工人!而這個培訓過程有的會長達數年的時間,而最短也需要半年以上!也就是說,當時中國不僅僅在向外界提供經濟上的援助,而且也在為全世界培養合格的產業工人隊伍!很多戰爭難民在中國掌握了勞動技能之後,都回到了自己的國家,而且在他們祖國的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也是中國的巨大貢獻吧!
可以說,在戰爭結束之後,任何一名熟練的產業工人都是各個國家最為寶貴的財富。在工業化大生產中,一名工人創造的財富足以滿足數百個人的生活需要了,而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在經濟上取得成就,就離不開工人!而工人短缺現象並沒有迅速得到緩解,畢竟大量的人力資源損失,大量熟練工人在戰爭中被消耗掉,這都導致了工人隊伍在恢復的時候產生了巨大的麻煩!直到戰爭結束之後二十年,當戰後的第一代人走上了社會工作崗位的時候,工人短缺的現象才有所緩解!而勞動力缺乏現象真正得到解決,那還要到戰後的第五個十年了!
當然,這也導致了戰後一個新現象的出現,即工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戰前,工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可以說是最低下的,即使是在中國,工人的社會地位都排在了最後。而且,當時各國面臨的高失業率,高工資成本,以及勞資糾紛,這些都讓工人的社會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工人的重要性已經大大的降低了,雖然很多人不承認技術工人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工人,但是實際上,技術工人也是工人!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工人成為了社會上最重要的崗位,特別是技術工人,任何工廠都離不開熟練的技術工人,而正是這種珍貴性,讓工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工人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對於工人定義的擴大,這是政治轉變的主要動力。以往,也許很多人更願意重視金融家,醫生,教師這些知識份子階層,但是在戰後,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