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形象38。7%、突顯了貧富之間的差距22。6%、變相逃避兵役17。7%、浪費了寶貴的外匯12。9%。最後問卷設計兼調查者感慨地寫道:韓國人正在流失(disappearingKoreans)!韓國雖小、資源貧乏且處於分裂狀態,但她是我們的祖國,增加國家認同感、共同建設我們的祖國是大學生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不知怎麼的,我看了這篇調查報告心情挺沉重的。其實不僅是產婦海外分娩熱,韓國還有“中產階層海外移民熱、中小學生歐美就學熱、企業遷移中國熱”,這都是國民對政府信心不足對國家前途悲觀的反映。但願這幕劇不會那麼快在我國重演——
嫁到韓國來的中國新娘倒苦水——
2003年11月25日週二晴
由於(2)班比其他二個班進度快二節課,為了與他們保持同樣的進度,今天我沒有給(2)班上新課。而是與韓國學生談起中韓經濟關係。學生們反應真希望以後講課多有些這樣的內容,而不是圍著課本轉。我何嘗不想如此,但教學進度還是得完成啊。
晚上在“人在韓國”網站上看了很久帖子,有一個網友說了一句有趣且頗有見地的話,“中國女人應該來韓國實習如何做太太,男人最好別來韓國,因為準得失落異常”。下面網友跟帖很多。韓國“男尊女鄙”意識仍然濃烈。男人在家絕對是家長、一言堂。我的韓國同事說,在他父親那一輩,男人一回到家,通常只對妻子說三句話:我回來了、孩子呢、吃飯吧。現在的男人晚上下班後也很少直接回家,當然有很多確實是在辦公室加班,但更多時間是在外與同事或朋友一家餐館換一家餐館地喝酒,很晚回到家,還說,我真忙,累死了。太太立即會遞上毛巾、熱茶。早上先生去上班,太太一定要送到門口,一直看到電梯門關上了才回屋。即使今天的韓國女性就業率已經不低,職業婦女並不因此減少對老公孩子的照料。聽韓國朋友說,每週五天上班的西服、襯衣、領帶都不能同樣,太太每天都會給他準備好在床前,熨燙得筆挺。如果太太上班實在沒有時間,也會送到洗衣店去洗熨。在溫柔賢惠上,韓國女人真是不遜日本女人。網站上有男網友發出娶個韓國太太的感嘆,馬上遭致數張帖子的奚落:就憑你每月拿一二百萬韓元的“百萬富翁”想娶韓國太太?倒是中國太太不斷嫁到韓國來了。同樣,大陸新娘過得幸福的似乎也不多,她們多在抱怨韓國丈夫的醉酒、不顧家、粗魯。婆婆清規戒律多,小媳婦難做。
還有一篇令人噁心的文章,“在韓國地鐵逃票”,筆者看來還是漢城一所較有名的大學中國留學生,津津樂道自己每次逃掉700韓元(僅合五元人民幣)的輝煌戰績及精湛逃術。最後還算有點自知之明,說是不得已,自嘲“人窮志短”。下面譴責這位仁兄的帖子很多。都罵他在給中國人丟臉,把這種小聰明多用在學習上或找個工打多好。這位留學生真是個中國人的敗類!一粒老鼠屎會攪壞一鍋湯的——
新娘得為新郎準備三把鑰匙——
2003年12月4日週四睛
今天與華僑W教授談起韓國婚嫁習俗,我說看報紙,韓國平均結婚要花費近億韓元,這錢由男方還是女方出?W說,一般情況下是男女方各負擔一半。男的負責買車,女方操辦婚禮、出國旅遊。房子呢則是男方管買房,女方管室內傢俱、家電。但不盡然的是,在韓國數醫生(自己開業的)、律師、教授三者地位最高。而這三種職業女性很少,多是男性,如果能嫁給上述三種職業的男子,女方則要預先為男方準備好三把鑰匙:汽車鑰匙、房子鑰匙、醫院或律師事務所鑰匙(即為男方開業作好準備)。我一聽,有點印度婦女出嫁要給婆家厚重嫁妝的味道啊。中國的男人可沒這麼幸運呵。韓國同樣是個人情社會,親朋好友的婚喪嫁娶、喬遷之喜也要送禮的。倒是實在,一概給現金,送結婚禮的份子錢,關係一般的就是三五萬韓元,深點的就得十萬以上了。光州有好幾百個華僑,W又是大學教授,算是華僑中的知名人士,華僑子弟多是他的學生,W說他每月都會收到二三份出席婚宴的請柬,也就得準備同樣數量的紅包了。
W教授借我一本《韓華在浴火中重生》,說讀完此書,你對韓國華僑就會有較深的認識。讀書是我最愛,本書寫的又是我最關心的事,豈有不認真閱讀之理——
中國老師從北至南的薪金遞減——
2003年12月15日週一晴
臨近回家了,與同在韓國其他城市的中國老師電話來往不免多了起來,無非是問問都買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