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見巨浪滔天,有一蛟龍,形勢甚大,自下而升。
其舟幾覆數次,在舟諸人,無不驚愕,惟達摩師顏色不變,欣笑自若而已。從容言曰:“此特河海中一微孽耳,汝等何驚怖之若是耶。第此孽不除,終為大害。”復以佛帚指龍曰:“汝之大,吾弗虞也,吾患汝之變小耳。”須臾之時,龍果變小。達摩師遂以缽盂撈之,其龍猶如繩系,莫之能動。達摩師以之擲於海,眾人皆異之。有詩為證。
達摩降龍詩:湧水興波作浪濤,孽龍翻身並舟高。予欲為人除大害,特今故把盂盆撈。
眾人美師詩:妖龍興災害萬民,眾人無計可逃生。幸得神僧降此孽,舟中自茲得安平。
達摩收伏神虎
自達摩師降龍之後,風息浪平,舟中如盤石之安矣。將及南海,達摩師登岸西行,遙見一座高山,巉巖峻嶺,林木森森。詢及行人:“前面高山是何處所?”行者答曰:“乃紫章三峰也。其中猛虎甚多,行路之人受其害者,不可勝紀。汝僧獨自前行,只自己其生耳。”達摩曰:“行止雖存乎人,死生實由於天。天壽予而虎不能為我夭。天奪予而汝不能為我留,猛虎其如予何?”遂不聽行者之言,遽而前往。近山下,忽見一猛虎,猝然而至。達摩以佛帚召之,曰:“汝當斂跡藏形,勿傷生靈可也。”其虎搖首擺尾,如犬之逢家主,不忍釋去。既而達摩前往,虎亦莫知所之。有詩為證:自從西竺至海南,窮途苦阻也曾嘗。披衣躡足忙登岸,未知何日返道壇。
行者答師詩:遙望高山名紫章,路人多被猛虎傷。諭僧勿去從吾語,免得身軀受災殃。
達摩伏虎詩:數步行來到此村,猝然猛虎出山林。達摩忙將佛帚掃,搖頭擺尾如犬形。
達摩舟達南海
達摩師自西竺至南海,登鉅艦,泛重溟,經幾多風浪,值幾多險怪,凡三週寒暑,始達於南海。適梁普通七年庚子歲九月二十一日也。廣州刺史蕭昂,武帝族兄也,適在公署聽政,聞百姓報道西方達摩師渡江而來演教,遂洗心潔服,隆禮迎接,送至公館供養,每日叨陪左右,求其講解。百姓創見西來佛,紛紛禮拜皈依,鹹願捐資,鼎建殿宇,以普求濟度。有詩為證:一自登舟別海堧,三週寒暑達華區。途中險怪兼風浪,歷歷身經若坦夷。
刺史迎接詩:報導如來南渡江,慌忙顛倒著衣裳。請迎公館隆供養,每日叨陪講法王。
百姓皈依詩:創見西方活佛臨,紛紛禮拜乞金繩。捐資建殿須臾事,蓋為慈悲接濟民。
蕭昂具表奏君
蕭昂以達摩南來普濟,甚盛心也。況主上宗信佛教,一聞有僧南來演化,甚折節也。事不容密,乃具表奏聞武帝。武帝閱表,龍顏大喜。謂左右臣子曰:“此寡人誠心所感,事佛之報也。”遂遣使備法駕至廣州迎請,又詔蕭昂護送達摩佛至金陵見駕。帝一面發庫藏鼎建寶殿,以作如來宅舍;一面詔中書生繕寫經卷,以便如來講解。
刺史具表詩:蕭昂具表奏梁王,達祖南來降吉祥。利益國家非小可,顓祁宸斷自參詳。
梁王遣使詩:梁王見表悅龍顏,事佛殷勤果報來。遣使迎請無少緩,詔令護送至京臺。
梁王建寺詩:達摩南渡闡如來,梁王殷勤建殿臺。迎至金陵接相見,捨身事佛亦何騃。
梁王接見達摩
達摩師在公館坐禪,忽謂刺史蕭昂曰,“君可促裝,朝中遣使迎請,法駕不久及門,詔君護送。及今未至,可將州事託付何人擬擬,不日予與君行矣。”刺吏尚未之信。越兩日,詔書果至,一如達摩師所言。蕭昂愈傾心敬服。及師迢遞至金陵,武帝沐浴齋戒,旗幡鼓樂,燈燭香花,自出部城迎接。本日,車馬填街,人民塞市,一則急睹人王,一則快觀活佛。此時此際,沉檀撲鼻,蕭管沸耳,幢幡奪目。縉紳失其貴,甲冑失其勇。雖堂堂天子,亦不自知尊貴,惟知達摩之為大矣。
達摩坐禪詩:坐禪出定白蕭昂,速備車輿待啟行。明日九重丹詔及,貴尹護送見君王。
梁王迎接詩:梁王事佛果虔誠,佛至金陵出郭迎。鼓樂喧闐香撲鼻,旗幡燈燭耀人明。
百姓爭睹詩:人民塞市馬填街,爭睹西天活佛來。甲冑縉紳忘勇貴,堂堂天子亦微哉。
梁王捨身事佛
武帝接著達摩,執弟子禮,侍立左右,命儀衛,如王者送至新佛殿安頓。武帝亦隨至新佛殿參謁。此時,觀見達摩,慈容燁燁,寶像煌煌,恨不得與之俱化,又踵舊日所為耳。願捨身事佛。又出帑內金銀,為建道場功果。君者民之表,一國人王尚自捨身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