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太子結黨案株連被紀綱抓進了詔獄,已經成了一盤散沙。
不管是在維護太子方面,還是在議遷都方面,部院派官員都因為群龍無首,無法形成一股令任何一方不敢輕視的力量,而暫時退出了政治舞臺,反對遷都的主力變成了以都察院御使為主的科道官們。
科道官,也就是御使言官,他們都隸屬都察院,大部分是陳瑛的人。
因為遷都這件事關係到每個官員及其家族、鄉親的利益,這件事不是漢王黨與哪一派系之間的爭鬥,漢王和陳瑛也不好在這件事上強迫言官們聽命行事,尤其是在這個需要所有科道言官齊心協力促保漢王登基的關鍵時刻,更不能強迫他們違背意願、放棄自身利益,而致言官們離心離德,所以在這件事上,無論是漢王還是陳瑛,都未伸手干預。
科道言官們乾的一直就是彈劾人的活兒,言辭比較犀利,同時他們大多比較年輕,一腔熱血,生性好鬥。雖然部院派大臣們集體失聲,在朝堂上變成了不言不語的沉默派,然而取而代之的科道派,足足有一百多個御使言官,其聲勢何等浩大。
科道官們乾的就是彈劾的活兒,因此其言辭肆無忌憚,他們天天耍著筆桿子狂轟亂炸,把贊成遷都派的官員罵了個體無完膚,其聲勢比部院大臣們更加厲害,若非永樂皇帝本人就是“遷都派”的帶頭大哥,那幾位同意遷都的部院大臣早被這些御使轟得渣都不剩了。
“廢太子”幾乎已成現實,東宮大廈將傾,只要皇上點點頭就能轟然倒塌,可皇上依舊沒有點頭。
“議遷都”議得天怒人怨,皇帝成了眾矢之的,朝中只要有人發出一點同意遷都的意見,還沒等皇上聽見,就會迅速淹沒在百官聲討的巨大聲浪中,形勢如此明顯,朱棣卻還在信心十足地等著百官點頭。
朝中的形勢越來越詭譎了……
第944章 收網
雨到秋深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
江南的秋雨本來只會給人一種纏纏綿綿的感覺,不易叫人生起傷感的情緒,不過深秋時節的雨,還是透著一股淒涼。
一匹白馬,馬上人不打傘,也不披蓑衣,連韁繩都未攥著,就那麼鬆了韁,騎著馬,在絲一樣的雨中信馬游韁。
馬是識途老馬,順著御道四蹄輕踏,得得直響,濺起一路水花如蓮。馬上的人錦衣魚服,目似朗星、眉如墨畫,俊俏得簡直不像話,再加上臉上點點水珠,更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妖魅感。
這人正是回濟南老家成親剛剛回京的劉玉珏。新婚燕爾,總是不捨分離的,可是對劉玉珏來說則不然,一回到南京,他就覺得心曠神怡,渾身暢快,就連這場有些陰冷的秋雨,也洗不去他心頭的興奮和愉悅。
或許,只是因為他的思念從來不在濟南,不在他老爹給他娶的那房有才有貌、貞良溫順的嬌妻身上。
還沒到飄雪的季節,雨灑落,如思之雪,飄揚如雪……
馬到錦衣衛衙門,劉玉珏勒馬站住了。
他本來想到錦衣衛衙門報個道,可是忽然看到遠處一幕奇怪的景色,不由他不心生驚奇。
這是他從來不曾看見過的一幕景象,或許從三皇五帝到如今,都是頭一回。
錦衣衛衙門就在午門外不遠處,從他這裡,坐在馬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午門外的一切,那兒黑壓壓地跪了一片,從服色上看,全都是官,好多的官……
劉玉珏下馬,在拴馬樁上把馬繫好,門口四個錦衣衛向他打招呼問好:“劉鎮撫,您回來啦!”
“恭喜劉鎮撫小登科之喜啊,哈哈哈……”
劉玉珏擺擺手,步上臺階,指著午門方向道:“那兒發生了什麼事?”
其中一個侍衛扭頭看了看,笑嘻嘻地道:“哦,大人問這個呀,這不關咱錦衣衛的事兒,皇上下詔議遷都,百官議了多日不見結果,皇上惱了,叫他們跪在午門前再議呢,說是不議出個結果,以後就這麼天天議下去。”
劉玉珏更加驚奇,正要問個清楚,紀綱同一個穿宮裡太監服的小黃門急匆匆從衙門裡走出來,一眼看見劉玉珏,紀綱的腳下不禁慢下來:“玉珏,你回來了?”
劉玉珏一見是他,連忙抱拳行禮:“大人,卑職假期結束,回衙報到。大人這是……要出去嗎?”
紀綱見他對自己始終保持距離,心中不喜,不過這時不是說話時候,便道:“哦,皇上有急事召見,我隨這位徐公公先進宮一趟,咱們回來再說。”
劉玉珏欠身道:“大人慢走!”
紀綱點點頭,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