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2 / 4)

小說:錦衣夜行 作者:冥王

赴援,所以保暖衣物、帳篷帶得不多,這一遭走下來,又凍病了許多士卒,軍中十之二三傷風發熱,戰力大減。”

夏潯微笑著點點頭,說道:“如此,李景隆蓄勢已久的北平攻勢十有八九得被迫夭折了,主動權將掌握在殿下手中。”

徐姜道:“大人英明,殿下正是打算主動進攻。不過李景隆吃過一次大虧,必然不敢再恣意驕敵,殿下說,李景隆雖不善戰,但他麾下眾將個個身經百戰,如果李景隆能虛心納諫,以六十萬大軍的雄厚實力,仍然不是我們一口吃得下的,一個不慎,還要吃大虧,所以叫咱們這裡儘量蒐集有用的情報,同時,儘量製造各種戰機。”

夏潯微微頷首:“我明白,你守在百泉渾堂,洗澡沐浴的地方,人會盡量的放鬆,警惕性也會大為減弱,不自覺的便會透露許多重要資訊,這個訊息渠道不可放棄。我在這裡,透過往來賭坊和妓館的官兵多少,也能蒐集到南軍許多重要訊息,比如發餉的時間、換防的頻率,這些在關鍵時刻,都能起到大作用。”

夏潯想了想,又問:“鮑家城那邊,唐姚舉怎麼樣了?”

徐姜道:“鮑家城已建築完成,現在他們已經移駐何家莊。他是那些役夫的頭兒,行蹤確實有些詭秘,經常可以見到他與那些役夫神神秘秘地說些甚麼,不過我們的人很難了解到更具體的東西,這個人有什麼問題麼?大人怎麼特別的注意他?”

夏潯點點頭,又搖搖頭,他的心情很複雜,鬥爭本身是不可避免的,鬥爭的殘酷性他很清楚,他還不至於悲天憫人到那種地步,幻想一切矛盾都能透過和平手段來解決,有鬥爭必然有流血,但是如果讓白蓮教摻和進來,卻絕不是一件好事,那對南軍、對燕軍都是一場災難,如果中原大地糜爛不堪,焉知虎視眈眈的漠北蒙元朝廷不會捲土重來?

燕王選擇進攻宣府大同而不是遼東,只說了對燕軍有利的三個原因,夏潯心中卻知道,燕王朱棣不選擇遼東,一定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蒙元餘孽的警惕,以朱棣的雄才大略,不可能不考慮蒙元餘孽趁火打劫、興風作浪的可能,留下遼東駐軍,控制著他們的側翼,就能讓他們多些忌憚。

歷史上,白蓮教為了成就大業,曾經有過勾結異族外敵圖謀中原的事情,雖然他們在德州兵營中一旦製造出什麼亂子,短期看對燕王是有利的,但是……這股火苗,絕不能讓它冒出來。

徐姜又道:“對了,那個唐姚舉,把娘子、孩子都送到濟南城去了,據說孩子生了病,送去請人診治,隨行的還有他的一個義妹。”

夏潯暗暗一驚,莫非白蓮教要有什麼異動?想到這裡,夏潯再不遲疑,便對徐姜合盤托出了唐姚舉的身份,並吩咐道:“安排幾個人打進去,哪怕只是成為他們的外圍人員,如果他們想混水摸魚,務必要把這股野火撲滅。”

徐姜欣然道:“白蓮教?啊喝,他們能攪起什麼風浪,大人何必理會他們,他們如果真的攪亂了山東府,不是正對殿下有利麼?”

夏潯肅然道:“糊塗!燕王殿下自大寧返回北平時,寧王殿下曾向燕王殿下進獻一計,你忘了?”

徐姜憬然道:“唔,寧王殿下說:‘此去,若不敵李景隆五十萬大軍時,可棄北平,退保大寧,媾和北元,借兵再戰。’”

“不錯,燕王殿下是怎麼說的?”

徐姜道:“燕王殿下只說了三個字,不可以!”

夏潯又道:“寧王殿下再言,大唐向突厥借兵,得以立國,此後雖向突厥執臣禮,納貢物,達一十二年之久,但李世民臥薪嚐膽,積蓄實力,終於反臣為主,此乃權宜之計,未嘗不可效仿,燕王又是怎麼說的?”

徐姜汗顏:“殿下當時戟指北方,大聲言道:‘靖難實因朝有國賊,起兵實因不甘就戮,安能為剿國賊,再引外賊?我大明男兒,須當記著,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死則死耳,權宜之計亦不可為!’”

夏潯展顏道:“這就是了,為剿國賊不引外賊,難道就會縱容民賊了?如果我們擅作主張,縱容白蓮教趁機興風作浪,必受殿下嚴懲!”

徐姜肅然道:“卑職記住了!”

夏潯道:“好,你先回去吧,這邊碼頭的官倉裡,儲放了大量南方運來的物資,要等待十二連城建成之後,才分別發付各處儲放的,殿下若主動出兵奔襲德州,一旦德州不能旦夕而下,則必缺米糧,軍中無糧,軍心必散,我得想辦法摸清這兒駐防官兵的實力、防禦的情況,殿下若攻德州,先行佔據此處的話,那便可以從容施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