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2 / 4)

對自己行為的一種把握,一種審時度勢。這 正如趙歧注《孟子》說:“可為則從,不可則兇。言善見用,得其 時也非時逆指,猶若馮婦。暴虎無已,必有害也。”這可以說是 對孟子心態的深刻揭示。

那麼,這對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應該認為,是不是“再作 馮婦”並不絕對,關鍵是要審時度勢,把握自己。如果“可為”, 如果“見用”而“得其時”,再做一次馮婦也未嘗不可。如果“不 可”,如果‘非時逆指”,則不可“再作馮婦”,以免“暴虎無已, 必有害也”,而且還會受到有識之士的恥笑。

………………………………………………

珠玉者,殃必及身

【原文】

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 及身。”

【譯文】

孟子說:“諸侯有三樣寶: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錯以珍珠 美玉為寶,災禍必定落到他身上。”

【讀解】

一般人玩物喪志,當政者玩物喪政,諸候玩物喪國,天子玩 物便喪失天下了。

歷史依據不勝列舉,其中最典型的是“假途伐虢”的故事。

春秋時,晉國想吞併南邊的虢國,但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還 隔著一個虞國,所以,一直未能得手。

晉獻公當政的時候,大夫荀息向他獻計,請求用晉國最好的 馬和寶玉送給虞國的國君,以便向他借路去討伐沈國。獻公有些 捨不得,荀息說:“只要向虞國借到路,這些寶物放在他那裡就像 放在我們國外的庫房裡一樣?今後還不是大王您的。”

獻公同意了。於是,荀息便帶了寶物到虞國去借路。

貪圖寶物的虞公一見荀息送去的東西,滿心歡喜,接了貴重 禮物,愛不釋手,不僅一口答應了荀息的要求,而且還主動提出 自己先起兵作為先鋒討伐虢國。大臣宮之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苦 苦功諫,虞公唯晉國的寶馬和美玉是圖,根本聽不進去。

結果,晉國滅了國,軍隊在返回的路上又順道突然襲擊,輕 而易舉地拿下了虞國,活捉了虞公回國。原來送給虞公的寶馬和 美玉,自然也順理成章地回到了晉國。

這就是“寶珠玉者,殃必及身”的活生生寫照。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當然不僅僅是諸侯國君值得注意,就 是一般的當政為官者,貪財寶好女色也是大忌,弄不好就要惹出 禍患來。我們今天倡廉政,反腐敗,看那反腐敗的成果展覽,腐 敗者不都是因為“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弄得個身敗名裂,遺恨 終身嗎?

所以,還是清廉一點好啊!

………………………………………………

小才招禍,從政危險

【原文】

盆成括①仕於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見殺,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

曰:“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 已矣。”

【註釋】

①盆成括:姓盆成,名括。

【譯文】

盆成括在齊國做官,孟子說:“盆成括離死不遠了!”

盆成括果然被殺,學生問孟子說:“老師怎麼知道盆成括將被殺呢?”

孟子回答說:“盆成括是個小聰明,但不懂得君子應該知道的 大道理,這是足以招致殺身之禍的。”

【讀解】

小聰明小有才氣,機智敏感過人,但未能透過大的方面的道理。

因為小聰明,細微之處看得清楚,算得精細,往往察人之隱, 超人之先。

因為未能透過大的方面的道理,眼界不寬,心胸狹窄,眼裡 揉不進一粒砂子,心中容不下一點不平,往往在小事上放不開,丟不下。

所以,鋒芒畢露,難得糊塗,常常招人嫉恨,惹火燒身而自 己還不知道。

這種人不從政已是不大容易處理好人際關係,一旦從政,官 場水深莫測,自然倍加危險。所以,孟子能夠預先知道盆成括有 殺身之禍,而不幸真的被言中。

問題在於,到底什麼是“君子之大道”呢?

焦循《孟子正義》說:“君子明足以察奸而仁義行之,智足以 面事而謙順處之,是為大道也。”

“明足以察奸”和“智足以成事”都是必要的,小聰明做得到, 大聰明的“君子”也應該要做得到,簡言之,聰明和敏感都是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