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年成不好,財政開支不足,魯哀公本想提高稅收來增加 財政收入,向有若徵求意見。想不到有若不僅不贊成他提高稅收, 反而建議他減少稅收。這真使魯哀公感到不可思議。
不僅魯哀公感到不可思議,就是我們乍一想來也覺得難以理 解:是啊,本來就不夠用了,再一減少,豈不就更不夠用了嗎?
可是,有若講的是大道理,思考得更為深遠。按照他的意思, 因家採用減稅的政策,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激發了老百姓的生 產積極性,解放了生產力,必然會使生產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生 產水平提高了,生活宮足了,國家稅收雖然只是十分抽一,也會 相應水漲船高地富足起來。這就是“富民興國”或“民富國富”的 思路。相反,加重稅收,會使老百姓雪上加霜,負擔越來越重,越 來越窮,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傷和挫折,社會經濟也只有越 來越蕭條,人民離心離德,莫說你十分抽二,就是抽得再多一些, 也照樣會入不敷出。一言以蔽之,要想“民窮國富”是不可能的。 這樣看來,有若還很有一點辯證的思想,他關於稅收問題的 思考是不無道理的,對我們恐怕也有所啟發。
………………………………………………
愛恨生死的糊塗帳
【原文】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日:“主忠信,徙義①,崇德也。愛之 欲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 亦抵以異。’②”
【註釋】
①徙義:徙,遷移。徙義即向義遷移,意即按義去做。②誠不以富, 亦(ZhT)以異:這是《詩經·小雅·我行其野》的最末兩句。這首詩是寫 一個遠嫁而被遺棄的女子對她丈夫喜新厭舊行為的譴責,最後這兩句的意思 是說:“並非她家比我富,是你異心相辜負。”歷來的學者都認為這兩句詩引 在這裡不可理解,甚至認為是《論語》的編輯者放錯了地方。其實,這首 詩所寫的正是“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的狀況,那棄婦的丈夫不是愛她欲其 生,惡她欲其死嗎?
【譯文】
子張問怎樣才能提高品德,辨別迷惑。孔子說:“堅持忠誠和 信用,唯義是從,這就可以提高品德。愛上一個人便想要他活得 很好,一旦厭惡起來便又想要他馬上死去。既想要他活得很好,又 想要他馬上死去,這就是迷惑。正如《詩經》所說:‘並非她家比 我富,是你異心相辜負。”’
【讀解】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不僅是惑,簡直就是不可思議,是人性中愛恨生死的一筆糊 塗帳。
所謂“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自在。”愛上一個人,連他 (她)的打他(她)的罵都成了“親”成了“愛”了,感到非常舒 服,缺了還不行。還有人說:“愛一個人就連他(她)的缺點都要 愛,這樣的愛才完整才投入。”更有“愛屋及烏”的成語,說是 “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愛上一個人,連他房頂上停著的烏鴉 也要一併愛。所有這些,都是“愛之慾其生”,難道不正是啊 “糊塗的愛”嗎?反過來,同樣是那一個人,一旦失去了愛,無論 是喜新厭舊也罷,互不理解也罷,所謂“愛有多深,恨就有多 深”,其厭惡的程度,恨不得他(她)明天就死掉才好。更有甚者, 你不死,我讓你死!於是就演成了許多謀害親夫親婦的人間悲劇。 那武大郎不就這樣被潘金蓮害死的嗎?在旁觀者看來,既然如此, 又何必當初呢?而陷身於其中的人卻就是這樣失去了理智,失去 了人性。
這不是一筆愛恨生死的糊塗帳又是什麼呢?誰又能夠算得清 楚?
不僅男女之愛恨是這樣,就是領導人對屬下也容易這樣。喜 歡一個人的時候,言聽計從,使他步步高昇,恩寵有加。一旦有 一天厭惡了他(她),往日的優點似乎都成了缺點,恨不得立刻叫 他(她)滾蛋,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 這就是人性中不可思議的心理矛盾在作怪。誰能夠克服這種 心理矛盾,誰就是能夠辨別迷惑,算清愛恨生死新舊帳目的大智 慧者。
可真正能夠算清的人又有幾個呢?
………………………………………………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原文】
齊景公①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 吾得而食諸?”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