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謏聞(3),不足以動眾(4)。就賢體遠(5),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6),其必由學乎!
【註釋】
①本節選自《學禮》。《學禮》是一篇完整的闡述教學原理的文章,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教育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反映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施教方針,對後世有很大影響。②慮:思慮。憲:法則。(3)謏(xiao)聞:小有宣告。④動眾:感動聽眾。(5)就:接近。體:親近。(6)化:教化,教育。成:形成。
【譯文】
啟發合乎法則的思考,徵求德行善良的人,只能做到小有宣告,卻不足以感動大眾。如果接近賢者。親近疏遠者,就能夠感動大眾,卻不足以教化大眾。君子大人如果要教化大眾,形成良好的風俗,就必須從教育著手。
【讀解】
在儒家看來,教育同維護國家政治有密切關係,目的在於使人民順從,風俗淳樸。這一觀點把教育提到了治國安邦的高度之上,體現了先賢們的遠見卓識。
但是在強調這一觀點的同時,不知道先賢們是否想到過:如果人們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了較高的文化素養,那麼還能為所欲為地施行“愚民”政策嗎?還能像噶羊群一樣憑几聲吆喝和幾記鞭笞而使之歸順嗎?
人民都變的聰明起來,的確對國家有好處,可以使國家繁榮富強。但對實行專制的統治者來說,人民變的聰明起來則未必是好事。因此,說這一觀點是“遠見卓識”,是說它超越了專制統治者的立場,具有開明的色彩。
………………………………………………
玉不琢 不成器①
——學習是為了開發潛能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2),教學為先。《兌命》曰(3):“念終始典於學(4)。”其此之謂乎!
【註釋】
①本節選自《學禮》。②君:這裡的意思是統治。(3)兌(yue)命:《古文尚書》中的篇名,也作《說命》。④念終:始終想著。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透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