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嬸兒熟練地擀著麵條,她的手法嫻熟而靈巧。
擀麵杖在她的手中翻飛,麵糰被擀得又薄又勻,散發著誘人的面香。
麵條擀好後,又長又寬,宛如緞帶般細膩,散發著誘人的光澤。
那碗雞蛋炒成的臊子,金黃的色澤讓人垂涎欲滴,,每一片雞蛋都裹滿了濃郁的香味。
雞蛋與麵條的搭配,是一種經典而又美妙的組合。
方嬸兒端過來滿滿兩碗麵條,讓方叔和顧寧吃。
“快吃,鍋裡馬上再煮~”
方叔是大男人,食量自然很大。
顧寧自從瘦下來後,胃口也變小了,現在他是絕對吃不下這碗麵條的。
解釋了半天,好不容易才讓方嬸兒相信了他是真的沒有客氣,才分了一半給方嬸兒。
方嬸兒拗不過顧寧,這才端著碗跟他們一起坐在了桌上吃飯。
顧寧挑起一根麵條,放入口中,頓時感受到了勁道和彈性。
麵條的口感滑嫩,嚼起來有一種獨特的嚼勁,讓人回味無窮。
配上香噴噴的炒雞蛋臊子,味道更加豐富多彩。
顧寧喜歡吃完麵條後喝上半碗湯,透亮的麵湯帶著面的清香。
原湯化原食,有了這口湯,這頓飯才算圓滿。
這一頓簡單、美味又奢侈的麵條,讓人體驗到了家的溫暖和親情的濃厚。
畢竟,他們也是家人啊~
吃完飯,顧寧顧不得多待就抱著竹籃回家去了。
西邊的屋子被顧寧找了一間用來當培育室。
菇房的窗戶蓋掛上了厚實的黑布,整個培育環境宜都是暗光的氛圍,這樣有利於菌絲營養生長的環境,而不利於過早地轉入生殖生長而形成原基及菌蕾。
其他的口也被顧寧堵住了,現在整個就是一個密不透風的環境,因為菇房內要恆溫,保持在25℃上下。
裡面放了一排架子,架子上排放的是一個個裝滿玉米芯的袋子。
裡面是按比例裝好的鋸木屑 、麥麩 、大豆餅和石膏 ,以及水適量。
自然條件下,平菇是生長在闊葉樹或樹樁上的,所以鋸木屑應該是最基本的配方原料。
木屑是從顧二牛那裡找來的,平時在家都被顧嬸兒拿來點火了,現在全給顧寧了。
顧寧栽培平菇想要因地制宜地利用農副產品的下腳料,如棉子殼、玉米芯、麥草粉、甘蔗渣、豆秸、玉米杆或樹葉等作為栽培平菇的主要培養料。
因此,另外一排用的材料是玉米芯和棉籽殼,這都是農家常見的東西。
現在這些東西都被顧寧利用起來了。
一個個圓柱體的袋子都被顧寧詳細的寫了編號。
在這些小袋子裡,被都顧寧埋進去了野生平菇的菌絲體或菌蓋殘體,等他們慢慢長大。
顧寧每日給菇房通風,噴水,一天三遍的觀察,終於有菌絲的菌包開始慢慢有小菇冒出頭來。
之前採集回來的大一點的菇開始慢慢成熟,顧寧忍著饞沒有打牙祭,就是為了收集菇種。
顧寧把成熟但還未散落孢子的平菇,菇蓋下部的孢子會逐漸變成黑色,這表明平菇已經成熟,可以進行菇種的收集。
收集菇種需要準備乾淨的容器,最好是玻璃瓶或塑膠盒子,要確保容器乾燥和無異味,目前沒有就用罈子了。
輕輕擰下平菇的菇蓋,將菇蓋放入準備好的罈子中,注意不要將過多的雜質或其他異物摻雜進去,以保證菇種的純度。
收集好的菇種儲存的話要放置在通風良好、乾燥、避光的地方。
但如果種的話這步就可以直接省略了,顧寧把來之不易的菌種再次投入生產。
又是幾天耐心的等待。
好在結果不是那麼差強人意,有一多半的都出菇了。
少部分沒出的料包也很有價值,顧寧把編號記下來,對照自己的本子檢視當初記錄的配料和水分比,而後才能不斷進行調整。
獨木難成林。
顧寧從菇房裡出來,洗洗手換了身衣服,揹著小竹簍出門找外援了。
他有想法,有材料,但是沒有人手。
村長家。
顧世昌對顧寧的到來表示歡迎,因為每次顧寧來找他必然是有了新點子。
顧寧這次來,是來買東西的。
他要向全村收購野生平菇,以及平菇周圍的土壤。
“我聽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