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前世資產階級鬧革命時就是先出理論,就是那個叫讓.雅克.盧梭的小資本家(1712年-1778年),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
他的學說一般般,但他死後的歷史評價卻不小,例如:他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和文學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聽聽,這些事,都是他想做,而且正在的,時事造英雄,英雄造時事!
還有一個叫盧梭的,哲…
離石突然領悟到,前世中、西方的分水嶺,就是從哲學上分道揚鑣的,他們走了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才造成日後的結局不一樣。
前世西方注重對人和社會進行研究,而東方,道家哲學走向人與自然,儒家走向中央集權和對人的控制。
現在他重生異界,有機會把中西方哲學揉合在一起,看看能發展出什麼?
離石又將腦子拉回來,想起盧梭,他的哲學思想主要表現在政治方面,屬於政治哲學。
其主要觀點有二:第一點,他認為自由和平等是人的與生俱來的權利,其他任何人都無權剝奪,這就是“天賦人權說”。
他把“人權”放在了“神權”之上,“人性”戰勝也就了“神性”,無疑是偉大的創舉。
但他所舉的論據和邏輯存在問題。在《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他先是抽象的虛構了史前時代,假設這一狀態的自然人是平等和自由的。
然後,隨著社會的發展,私有制出現了。
從而,造成了人的不平等,使得人從自然人跌落到邪惡和苦難的深淵。
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即便在自然界中也不存在完全的平等、自由。
例如,從猴群、狼群、獅群到螞蟻、蜜蜂等生物群落,都存在著等級差異。
所以認為自然人是平等、自由的,主張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第二點,他提出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為了生存,需要人類之間的結合,這時,人與人之間就需要制定契約。
由於契約的存在,才產生了社會和國家;也由於契約,每個人才具有了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在此基礎上,他更進一步提出:
國家的主權在人民,目的在於保護每個成員的人身與財產,政府只是人民的受託方、法律的執行者。
人民有權力監督和約束政府的行為。
如果政府不受人民的監督和約束,人民就有權力更換政府或推翻暴政。
這一結論同樣存在論據和邏輯問題。
人類社會和國家的形成,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
把契約作為唯一的原因,其論據無疑是單薄的、不充分的。
例如,前世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很多國家,都是在近代以後才出現的。
離石想的都是能記得起的前世知識,現在與大秦對比之下,大秦能率先開始工業化,是由上向下進行變革,要比以往的變革,更快、更有效率。
現在就差把思想傳播出去,讓天下漢人都明白人從出生那一刻起是平等,又必須明白不公平,也是從人出生開始就存在的,公平始終是其一生要努力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