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什麼是剝削?(2 / 2)

小說:離石遊記 作者:半邊人

放高利貸,以糧食借貸較多,利息一般三分,也有高達五分的,廬江郡更有借一石還二石或一石八斗的,俗稱“利滾利”。

在董氏莊園放債並不十分流行,原因是中農較多,不願借貸,莊園裡的人都有親戚關係,害怕借出後收不回來,故放債者亦多在外鎮。

現在南方較為流行的另一種借貸方式,是借錢時以土地作押,即所謂“典地”。

地價一畝100一80兩銀錢,為當時買價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依靠金錢典地者,在一定時間內可儘量從土地中取得利益,而不必關心土地的養護和水利投入。

如到期不贖,就取得土地所有權,還可出租。

如廬江郡的桓家即曾以此種方式一直吃了18年的大租。此種剝削形式,實為高利貸剝削的一種變形。

第六種是隱形的剝削:勞役,是朝廷、世家、地主家有工作需要人工時,常叫佃戶去工作,皆為無償的。

朝廷更狠,常常強制免費徵傜役,這是範圍最最廣的,往往除了大世家,沒有能逃避的了,被強徵搖役的往往家破人亡,不是累死,就是被官府中人折騰死。

如恆氏趙寶興為恆氏莊園之佃戶,在天下雪時,常被叫去掃雪,來回要走30裡。

如投靠桓氏的費家,在大齊朝廷強徵傜役之下,一半費家人在南疆修堡壘累死,一半在往南疆往運送軍糧等物資時,被南蠻子全部促走了,一箇中等世家就被朝廷、桓家等大地主瓜分的一點不剩。

又如佃戶袁君貴給地主每年做無報酬之勞役,有推9石穀子、拉10車木炭、送疏菜7車,以及按時送柴、草、糧食等等。

每逢年節、地主家紅白事等,佃戶均得向地主送肉、蛋、稻穀等禮物。不送,地主則派人到佃戶家索取。

第七種是各種賦稅

一是田賦:晉朝時田賦之名目與數額仍沿襲漢朝之遺制,其後經過大齊清丈司的統一整理。

廢除了以前各種名目,規定出“齊賦上則、中則、下則和沙鹼四個等級”。

據董夫子回憶,當時上則每畝1兩5銀錢,中則1兩1錢銀子,下則6錢5厘銀子,沙鹼3錢3厘銀子。

其中每畝上則內抽出1兩4厘銀子,中則1兩銀子,下則6厘銀子,沙碳3厘銀子,作為代收繳徵收世家的辛苦錢。

二是地契稅:即按地契徵收,每張地契徵收二兩銀子。

三是畝捐:即按畝收稅,上則1錢銀子,中則9分銀子,下則8分銀子。

四是保甲費:也是按地畝徵稅,每畝6分銀子。

五是看青苗稅;是由世傢俬自徵收的一種款項。

起初為徵收糧食,後來並徵銀錢。初每畝不過一半合,後用來作族兵“保護”秋收的費用,逐漸成為一種勒索。

現在再講講南方漢人、佃農佃戶千耕田種地的生活狀況:

在南方世家門閥治下的大多數漢人生活是貧困的,他們不僅遭受到世家地主上述名目繁多的剝削和勒索,同時還遭門閥政治上的種種壓迫和戰事的騷擾。

門閥們外出練兵不備糧,到佃農佃戶家裡要糧,不給則被毒打,甚至直接殺了,或者在地主家大吃大喝,而後推這些消耗推到佃農的頭上,因此大齊的漢人與北方漢人的生存處境同樣是貧困不堪的。

可是到了大梁王朝卻過的更苦,災民反而更多,這種世道什麼時候才是盡頭?

窮人的財富去哪裡呢?

被這些人剝削掉了。

而世家、地主怎麼越來越富有?

是剝削依附他們的人獲得的。

而不是世家門閥所講的他們的財富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更不是透過他們勤儉節約省下來的。

至於佃農和種地的勞動為什麼辛辛苦苦一年,即使是豐收年,也積攢不下糧食,積累不起財富?

反而越勤勞越窮困,最終善良的勞動者還會落得破家滅門、賣兒賣女的悽慘境地?

就因為朝廷、世家、地主永無止境的剝削!

:()離石遊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