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國仇百世尤可報!(2 / 3)

小說:離石遊記 作者:半邊人

國再無任何交集,直到南梁建立,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一遍,還是無果。

五世紀在位的五位倭國王贊、珍、濟、興、武都與中國有外交往來,這在《宋書》、《南齊書》、《梁書》中都有記載。

後來由於冊封之事,兩國直到隋朝才再次開始往來。

唐朝時,日本已經開始脫離中國朝貢體系,大和國開始正式自稱“天皇”,認為他們才是天下的中心。

這一時期日本還是處於古墳時代,對外擴張成為這一時期日本的主要活動。

中國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小日本也結束了邪馬臺時代,進入古墳時代(250年-592年),寫到這裡,離石備註“你停下發展的腳步,敵人卻不會停下等你!”

250年,大和國興起於本州島奈良盆地東南部。

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故稱“古墳時代”。離石寫到這裡,又備註“原來小日本還在奴隸社會!”

古墳的分佈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

一般分為前期、中期、後期。

前期約為3世紀中葉至4世紀末,墓室多為豎穴石室,墓葬中隨葬大量銅鏡。

中期約為5世紀,其主要特徵為墳丘的規模增大、出現陪葬墓、多隨葬長條形石棺和鐵質護甲以象徵權力。

後期約為6世紀,其特徵是前方後圓形墳消失、墓室為橫穴石室、馬具成為權力的象徵、叢集墳開始出現。離石又備註“小日本已經出現了馬匹!”

大和政權是以近畿大和地方為中心的全國性的中央政權,日本進入奴隸社會。

而五胡亂華,北方漢人南渡,有一部分漢人逃至朝鮮半島,又被大和民族渡海劫驚到曰本列島,中原文化慢慢開始影響和滲透到大和民族,大和民族才建立起另類的奴隸制國家。

“大和國”建立起類似商、周的奴隸制國家。

氏姓制度作為“大和”政治體制的核心,“部民”製作為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氏”表明出生地區,職業或門第;

“姓”則是朝廷給予的尊稱和“氏族”身份的表示;

“氏姓制”是世襲制度;備註“有點像阿三家的種姓制度!”

部民制即奴隸制,大化改新後被廢除。

3世紀,大和國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最初稱為大王,最後才改稱天皇。

傳說率軍從日向進入大和的磐餘彥,就是首代天皇--神武天皇。

4世紀中,大和國入侵朝鮮半島南部。

391年,征服百濟和新羅,敗於高句麗。

5世紀初,大和建立起日本列島第一個統一國家政權,實現全國性的政治統治,進入了“倭五王”時期。

421年,倭王護向南朝宋皇帝朝貢。

428年,倭王珍向南朝宋皇帝朝貢,獲封“安東將軍倭國王”的封號。

之後的倭王濟、倭王興、倭王武繼續朝貢,獲得南朝冊封。

到倭王“武”時,倭國便決定脫離冊封體制,與中國王朝訣別。備註:“大和民族終於開始單幹,幻想著以小吞大!”

5世紀中期,畿內部族間內戰激化。

6世紀初,發生大規模地方叛亂,史稱“盤井之亂”。備註“要是能穿越,此時是腰斬大和民族崛起的大好時機!”

繼體天皇統一畿內東部各部族,葛城臣、平群臣、大伴連、物部連在鬥爭中逐一失勢。

朝鮮半島的新羅、高句麗勢力擴張,威脅百濟、日本在朝鮮南部的擴張。

大批大陸移民流入日本(備註:可能也有少量漢人工匠)。

皇室和地方貴族間的矛盾不斷激化,侵朝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引發了人民的反抗。備註:“造反平民是主力軍,是炮灰!”

回憶到這裡,離石才瞭解到大和民族一直有對侵略外擴的傳統,從骨子裡就是中國的未來死敵,根源可能就是這個大和民族。

538年,百濟聖明王遣使向大和國欽明天皇獻釋迦佛金銅像一軀,經論若干卷,佛教自此傳入日本。

想到這裡,離石猜測,前世的南韓,極有可能是百濟人的後裔。

6世紀後期,部民制開始瓦解,朝廷內部新舊勢力之間的鬥爭日益加劇。

蘇我氏和物部氏,勢力逐步擴大。

蘇我氏掌管財政,積極吸收外來思想和文化,主張崇佛,以圖統一全國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